我是主持人金冰。今天我想谈谈从企业角度看国家,主要讨论的是中国。近期中国许多人讨论的问题包括贸易战、经济去杠杆、货币政策、产业外移以及国内产业升级、互联网等等。有人认为我们投资股市能够看出国家的发展趋势,国家是否会崛起等等。那么今天我来分析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对不对?
那么我这次分析是把这个国家当做一个企业来看。当然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但是即使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它也需要生存,有经济基础才行。所以资产负债表也好,利润表也好都是需要看的。所以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这种财务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也就是说,把这个国家当做一个大的企业来看,看看这个国家在中期或者中短期前途会怎么样。
因为你从财务报表是很难看到任何一个企业的长期财务状况,财务报表上其实是很难看到它长期的表现,因为长期的情况还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它只反映的是目前或者过去的情况,所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现在中国目前的状况,用一种财务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之前说过,国家其实跟企业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因为国家也需要钱来运作,需要营业收入,以及需要成本。
如果只有收入没有支出的话,国家也会破产或者出现动荡。因此,我今天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谈到企业或者国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需求。这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对需求如何呢?那么你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需求无非就是三大块。第一大块就是国内的需求,就是老百姓买东西的需求旺盛还是不旺盛,也就是所谓的消费。
老百姓的消费旺盛不旺盛,老百姓有没有钱,还有没有愿望去消费?这是一个最大的一块,一般占了一个国家的,每个国家不一样,像美国占了2/3,那么中国可能占得比较少一点,大约50%。因为中国是个比较大的国家,所以一个是国内的需求。另外一个是政府的需求。这个政府的需求就是政府搞基建、投资等等这些东西,建各种各样的发电厂、高速公路、机场。
这是政府的需求,美国国家也不一样。中国的这方面的需求相对来讲比较大,因为中国政府扮演的角色也比较大,所以中国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相反,美国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其私有企业多,政府的需求比较少。所以第二块需求是这个,第三块需求就是国外的需求,就所谓的出口了。就这三块好。所以当我们看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企业的产品一样。
一个企业产品有没有需求?这是最基本的,你才能谈到竞争优势,现在要再看这个国家有没有需求,那么现在中国的这种需求怎么样?大家都能看到国内的需求。现在至少在短期内,由于疫情,开始是国内的疫情,现在国外也不好,所以国内的需求大家都能看到,我想不需要我多说,因为我毕竟人在国外,我也不想多说,大家可能有亲身体会,我至少看了不好,至少这是最起码。
那么政府需求政府一直在刺激经济,基建投资也好,但是毕竟这 20 年,不该建的高速公路都建了,该建的高铁也都建了,地铁也都建了,机场也都建了。再往下建那个至少经济效率比较差,就像一个企业投资很多东西有规模在投资,如果确实花了很多钱,但未来没有什么经济效益,那么这种花钱是低效率的,甚至是赔本的,那么经济政府的这方面的需求其实也不像前面几年那样,因为毕竟我们把50年来的基础设施都建好了,机场可能50年也都要建好了。
后面再怎么样,这个边际效应越来越差。所以政府的需求我觉得也不看好,那么国外的需求就更谈不上了。中美贸易战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外贸顺差最大,我们和其他很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都存在差距,比如和台湾就差距很大。但是我们贸易战打成这个样子以后,就变得国外的,而且本身国外的经济也不好,所以这方面需求也不好。
所以我能够看到这个国家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而且本身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相对来讲比较低端的产品,高端的产品不多。所以需求只要价格一高,别人就会到别的地方去买。比如从越南买,孟加拉国买这些东西,因为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低端的无差异化产品,所以没有什么定价权。所以在这方面毕竟不像是做别的东西,即使是茅台酒,我们也只能自己内部销售,很难在国外销售。
所以这些需求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这个需求从中短期来看我是不看好的。这三块我已经给大家分析过了。那么从营业收入来说,就是营业收入,因为国家的营业收入就是其 GDP ,国民生产总值就是这个东西。所以营业收入基本上是反映需求的,前面需求只是定性说的几方面,包括国内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国外需求。最终都会体现在营业收入上。
营业收入是什么?就是对一个国家的 GDP。中国目前的官方数字已经显示,GDP一直在下降,增速持续下降,更何况这个账可能被虚报很多,存在很大的假账可能性。这也就是做假账并不是企业做假账,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在做假账,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虚报自己的业绩。每一个市、每一个县、每个省他们都想过度扩大,做了很多无用的工程以后,又过度扩大他的这个 GDP。
这与他的业绩考核有关,所以每一届政府、每一个城市政府都有做假账的动机。从营业收入来看就不好,资产负债表中除了营业收入和利润表还有其他内容,比如国家的资产。那么这个资产就不说了。这资产一个就是大量的产能过剩。这个资产其实很多借债做的东西,无论是企业也好,国企或其他很多花了很多资产,其实没有太多的收益,因为产能过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像一带一路这些项目都是希望能够消化这些产能,虚拟杠杆化也都是在做这件事情,这个其实产能过程是属于有毒资产。另外就是房地产就不说了,房地产更是一个有毒资产,因为房地产的价格过高,我们这个位置的房地产价钱可以买下整个加州,甚至有的人计算能买下整个美国的地产。所以很显然那个通过钢筋水泥做出来的东西能够值那么多钱,跟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是很不匹配的。
就跟当年的日本的泡沫是一样的。我觉得房地产的资产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值得多。所以我觉得很多的资产就在这个地方。还有别的,无效的一些工程,做业绩的工程,很多高速公路,中国很多高速公路其实是没人跑的,而且还得每年都得维修,很多不该建的机场也不该建,很多这方面就是当年的时候为了政府刺激经济导致的。所以有很多像债券这样的资产,都是在来自资产类的,比如城市投资这些东西都跟房地产有关系的,还有很多企业借了大量的债务却无法偿还。
特别是国有企业,只是国家一直保持的私有企业,它就会破产。因此,如今国内私人借债的人非常多,最后经济不好了,这些债务却仍未偿还,银行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这些都是大量未兑现的有债资产,只在资产负债表上面都体现在这个地方。那么股市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中国股市的股价,大多数公司的股价,特别是创业板等,都被过分高估,与美国的 nestack 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使用率却非常高。
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但数量相对较少,这也是中国股市长期没有上涨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股价还是相当高的,虽然指数看起来很低。是从企业的质量来看,物有所值,它不是物质价值多数。所以这也是原因,但它的股价会不会上涨,会有一段时间会上涨,因为资金的原因,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所以这个资产五大类,房地产产能过剩,就是政府投资的一大批基建项目。
很多东西包括了一些债券,其实很多东西是虚高的,与这都有关系。那么这是资产负债的资产很大量阅读资产,那么负债也是一样的。中国其实欠债,无论是企业的欠债杠杆率很高。经济这几年一直不太好,所以很多企业是靠借债度日,有的人是为了转型等等,借了很多钱,负债率很高,政府也借了很多地方债,城投债借了很多钱,各界政府隐性的,还有在账面上的一堆,其实欠了这个杠杆率很高。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这五年来一直在去杠杆,去杠杆讲的就是这个东西一个是去产能化,一个就是减少企业的负债,因为企业的负债导致了这些企业会被压垮,借了这么多钱都得还利息。中国的利息本来就不低,是因为为了维持人民币的汇率,我们的利息无法降低。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的财务负债率过高,会导致金融风险上升。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资金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利润率和净利润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最终财务费用的增加使得企业更加脆弱,稍有不慎,风险一旦爆发,很多企业就会面临破产。一个就是不盈利了,银行不愿意再借给他钱。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宁愿不盈利,他没办法付利息,最后也是导致很多企业倒闭。那么政府他可不可以不倒闭?因为他可以一直印钱,中央政府可以印钱,所以其实他也该倒闭了,他通过这种手段来,通过这个所谓的叫什么货币税,注币税来维持自己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你判断一个企业是好企业还是不好企业一个最重要的,但又不在资产负债表上面,也不在利润表上面,那么还有些什么?就是管理层和企业文化,当然在资产负债表中,一个是营业收入,另外一个最主要的是成本,我们国家之所以有一定的需求。前面说了因为我们的成本以前是比较低的。
那么现在我们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曾经的护城河也就是低成本这个东西,变得这个地城护城河是变得越来越窄。首先第一点,大家都知道土地成本过高,房租过高以后劳工成本越来越高,工资一直在涨,产品的价格不涨,那么劳工的成本却一直在涨。那劳工成本跟土地的房租也有关系吗?我想起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成本。隐性成本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各种地方管理机构收取的各种费用,诸如杂碎开支。我相信企业组织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看完我的视频,大家可能也会有同感,有些东西不能明说,但这方面的费用非常高,占据一个企业税收名称下的税收的另外一半。所以中国其实 40% 到 50% 的税率是这样的一个税率,41%政府一直说要减一减,但减了这边又冒出来那边各种各样的税费用,所以成本优势也没有了,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也没有了。
需求疲软,资产一大堆有毒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率又很高。所以无论是从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都是非常糟糕。我不认为非常糟糕,一概不看好。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对国家来说,我并不特别看好。那么这些事情只是当下发生或者最近几年发生的,它不代表未来会怎么样,你看未来时,你判断一个企业未来时,你要看的是什么?
你要看它发展的方向,首先你要看它的公司是否有好的CEO,管理层如何,那么我们这个国家的管理层是从企业来说,我也不能说得过多,反正总之他不是股东选出来的,这是最重要的。他可能是工会或者是中层管理选出来的,一个企业造假是股东选出来的,因为股东的利益最大。另外你看企业的是什么?就看企业的文化。国家的文化怎么样。
你就看中层或下层的管理层的文化怎么样。那么大家都能看得到,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每个人都想往自己口袋里面捞钱,从下到上。腐败案件不断涌现,中国每年都出现大量腐败案件,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每当一个企业,每个人都想把钱弄进自己口袋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企业文化会好吗?不可能。另外一块就是中国的私营企业,这几十年发展得挺好,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在不知不觉中莫名其妙地退下来,像马云、马化腾,还有拼多多的黄峥,最近也离职了。
我相信这些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是局外人,但我觉得这个现象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导致一批优秀企业家近期集体退出。那么剩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看不见没有名字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其实他们也都陷入了一个情况,就是企业可能难以维持,很多人至少不会再投资了。首先,他们没钱投资。其次,缺乏信心。国家的前途或产业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信心不足。
因此,有的人苦苦挣扎维持,为了还债还贷款,感到透不过气来;有的人干脆直接倒闭。这方面人很多,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在支撑着企业,因为多年的辛勤,他们不愿意白白流失,所以他们能坚持到最后。这样中国的企业家其实是中国的中坚力量,支撑着国家最坚实的基础。我对他们非常佩服。虽然中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未来怎么样呢?
我觉得我还是挺看好的。因为中国有一个核心逻辑,投资。中国一个很核心的资产是在什么地方?在资产负债表上能看到,但是又看不到是什么。所谓的无形资产,中国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什么?中国人的勤劳,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勤俭节约和奋斗精神。年轻人喜欢创业,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他们都愿意创业,这点与美国人完全不同,与西方和日本也不同。
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最有价值的,这又是无形的,又看不到纸面上的东西,又不是营收,还有这些东西但是是最常见的。而且中国有大量受过非常好教育的人,因为中国受到儒家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大量的人都上大学、上名牌等等,虽然出来后不一定有什么用处,但是中国培养了这几十年,国家也培养了大量的高学历者,虽然有些人很多是高分低人,但是相当不错。这是我记得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盈利,未来盈利的一个最大的资本。 一审志愿者:董向应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