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谈一下投资观,借用历史研究的观点来谈谈投资的基本规则。在这方面我觉得很多散户股民对这个缺乏一些尝试。为什么要用历史研究来做投资分析?因为投资时你分析一家公司,然而你并非当事人,很难获得内部实际情况,也不是公司的老板,对吧?所以即使老总也认同那些产品等,庐山真面目。
紫萱身处史山,因为当事人的身份反而容易受到局限。这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毕竟接受不了这些东西,但是又想得出一定的结论。因此你可能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在做出判断等。人们常常把一些文章或观点当成事实来判断,这都是犯了一些最基本的研究判断错误。因此,我在这里想为大家澄清一下,帮助大家增加一些基本的分析资料。在判断之前,首先要进行分析,分析能力是基本的必备技能。
历史上人们分析历史时也是这样,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当事人都已经去世。因此,你无法真正接触到事实本身。所以史实就是历史的事实实际发生的就是历史真正发生的事情对?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它?我们怎么判断的时候,它历史上怎么判断?它通过史有一些是史料,所以它有几个概念,一个是史实历史研究官的是最核心的最接近史,最史实的。
还有一个史料就是历史上的一些资料。这个资料有第一手资料,有可能是第二手资料,对?第一手资料可能是当事人发生的时候,那些人写下来或是他的口述等等,这些东西他写下的东西,这是第一手资料。第二首资料是什么?别人转述后的内容。那个人讲完以后,AB听到A说的内容后,B写下了一些东西。A的说法可能不准确,因为他并非当事人,还有可能存在夸大之嫌。
这个史诗可能是第二首资料,也可能是几百年以后某个人写的?唐朝发生的事情,宋朝时期记载这段历史,因此真实性难以确定。对于这些信息的可信度,我们需要进行直接判断。特别是历史中用于的延时和正史对不对?可信度一定是。正史的可信度相对来讲大,它不完美,但是比野史要强很多。因为野史是他没有任何的责任,他也没有任何的权威性。
他就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多以后开始写下东西,但人遗憾的就喜欢听这些八卦,喜欢听这些,不代表野史,就一点都不正确。对不对?正史他也有他的那种政治目的。但是相对来讲正式相对来讲好很多,因为他们这些史观中国有史官是在给别的国家没有的,咱是我们文明特有的,希望用史官来记载来约束当时的皇帝。所以皇帝一般的情况下无法干涉时官,也通过各种方式干涉,但是相对来讲习惯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这个属于正史相对来讲好很多,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谁张三、李四、王二他们都可以写,就像现在的网络自媒体一样,所以明白吗?
所以这时候的可信度。当你一个人你来看这些资料的时候,你首先在看这个资料本身的时候,还没进入看这个内容本身的时候,你首先判断它的性质,这个史料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而且它的可信度怎么样?第一手资料是什么?就是接近这个事实是吗?接近事实本身是吗?还有当然也涉及到利益关系对吧?我举个例子,大家也知道,比如说关于华为的事情是吧?
关于华为发生的事情,我相信关于华为的历史,如果是任正非写出一本回忆录的话,我相信他的可信度要远远比一个二流的记者写出来的东西要强很多对吧?任正非毕竟是一位创立华为的主人,以后这样,不代表任正非写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真实的,但是他的可信度要好很多。当然,任正非有他的利益,对不对?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会有一定的篇幅,或者他有他的局限,他的观点,这是正常的。
但是那个记者很可能是一个报社的记者,这个月写这家报纸,下个星期可能写另外一家公司,对不对?他是为了完成任务,写出来东西。而且他采访的那些人很可能都不是华为核心的人,甚至有的并不是华为的人或者是以前的员工等等。所以此时的可信度偏差会很大。并且这个记者本身可能并不了解华为。我说过他只是一名汽车记者,他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因此如果你看他报道的内容,你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可信度和真实性等。如果你依靠这些内容来判断华为,就可能出现严重错误。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对史料的研究就是这样的。比如说,我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史实和史料对比,说投资中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就是这个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对不对?比如说它的产品等等,它的产业链就是产品,你去看看它的产品,那就是史实对不对?
你通过它的产品就能了解。那史料是什么?史料有点像报表和招股书这样。这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公司把当时反映的情况整理成报表和招股书,你可以说这个报表和招股书对不对?这个东西在判断很多事情时,必须注意其可信程度。报表也可能被篡改,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判断。相对来说,报表和招股书还是有一定的用处,但并不一定可靠。
好的报表并不代表一定可信,因为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性。但是不好的报表肯定不行,没有一家公司会承认自己经营不好。也有,但是非常少。这是小概率事件。比如有些银行为了隐藏他们的利润,可能会把报表做得比较差,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按照规定进行。一般情况下,他们制作的报表一定比实际情况更差。所以你要知道,如果看到了差的报表,基本上就可以立刻将其排除,就不用研究这家公司了。
稍后再仔细研究。所以相对来讲,报表和招股书要比另外一个东西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史实和史料。还有第三个在历史中的叫做史论。史论就是评论。评论就是比如说某一个人写的关于历史的一篇评论对不对?它不是事实,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自己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不是事实,也不是史料,是通过史料推出来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个结论本身更离历史的真实事实更远了一步。
对不对?所以现在大家在研究东西时要尽量靠近实际情况,以后要考虑可信度如何?我举例来说,比如最近的美国大选。除了那家纽约邮报,还有许多报道拜登家族丑闻的媒体,特别是有关拜登涉嫌恋童癖的谣言。这些内容很多人相信,尤其是美国的华人。关于拜登儿子的一些丑闻,实际上几年前就有报道,但在现在大选时报道拜登家族的负面消息就显得太过分。
很多信息都是不实的,但是有些人只相信中文报道,而不信其他信息。而且在纽约,很多人都把纽约邮报和纽约时报分不清楚。纽约时报是纽约时报,纽约邮报虽然名字只差一个字,但实际上是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报纸。他们专门制造谣言吸引眼球,就像香港的苹果日报一样。做这种事情是为了吸引读者。但是中国人有一点要明白,我们不是一个拥有新闻自由的国家。
如果你问美国人,他们都知道这些情况,但大多数美国人对这样的新闻并不上心。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国人居住在一个新闻自由的国家,因此人们对新闻自由感到自豪呢?是因为在那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发表言论,任何报纸都有可能传播信息,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都可以参与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小报可能无法与大报抗衡,因此就会通过报道一些花边新闻来吸引读者。
人们倾向于听消极或黄色新闻,这正是人性所在,他们通过满足这种需求来满足读者。这样的话,他是生意人,他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会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打这种擦边球,增加他的订阅量。纽约邮报去扮演的这个角色。美国的第一流报纸,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是第一队吗?他不会轻易地报道那些非常不负责任的东西。
如果知道是丑闻,别人提供了这种料的话,他一定会通过两个甚至三个途径来确认。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他的一流报纸要很严肃,他可不愿意破坏自己的名声。一旦名声败坏,就没有人看他的报纸了。所以人们购买一流报纸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报纸可靠。一流报纸的编辑很清楚这一点,不敢随意报道,必须有事实依据才能报道。他们跟小报完全不同,小报只是为了吸引眼球。
而且那些读报纸的人纯粹是抱着娱乐的态度去阅读,他们并没有将其看作一回事,或者他们缺乏竞争力,缺乏那种鉴别力,所以他们一直喜欢看这种东西。在一个新闻自由的国家,现在的自媒体更是如此。对吗?而可信度更是参差不齐,有的人讲的很真实,有的人在胡说八道,为了能够吸引眼球,能够吸引点击率,他们就可以乱说。所以自媒体也是如此。
但是很多人刚刚进入这种自媒体时代,所谓的多少新闻自由的时候。我们一帮人,我们的思维。还是老的思维,总觉得写在纸上或者被报道出来的东西都是真实的。特别是那些老一辈人,像我们这个年龄、中国或者再老一辈的年龄的人,他们还是在新闻联播的情况下长大的。所以他们只相信这个报纸,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原来在自媒体时代,他们依然保持这种态度,盲目相信所写的一些观点和文章,彼此转发,还盲目相信实在难以置信。
那些谣言被传来传去,而且自己还不自知竟参与了这些谣言的传播,缺乏鉴别力,将来就更容易盲目相信媒体,哪怕是不良的自媒体也不例外。我们这一代或更年长的人,对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的鉴别能力较差,对此年轻人则表现更好,就像美国人,由于历经波折,他们明白。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想要看真实的东西,就首先查阅文章,看这篇文章的来源。
文章的来源特别重要,就像史料一样,它越接近真实,越可靠。如果是史料差距几百年的事情,就难以确定真实性了,最好是第一手资料。关于自媒体,我再多说一句,有些人不愿转发微信上的信息,是因为缺乏对媒体和信息来源可靠性的最基本判断常识。所以在传媒传播中,特别是像拜登这样的人也是一样的。因为纽约邮报只是一个二流媒体,这个二流媒体或者说是一个小报。
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者喜欢小道消息,甚至是八卦新闻,他们依靠这些内容。因此,这种事物的可信度很低。因此,我建议读者在看这些内容时首先要看它的来源,如果这家报纸不靠谱就别看了,别去相信这些内容。好,我稍微说一下,像我们那个年代的时候对不对?一代人整整一代人那个魔产万金官方报纸吹了几年对不对?所有人受骗以后,首先第一点确实中国大多数那个年代的时候,大多数七十到八十的人都有农业常识。
既然魔产万金,全国人民都相信,这让我很吃惊。如果你不懂,不是你的人力圈就算了,问题是那个国家也有百分之七八十人都相信魔产万金,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OK。而且他们认为,以前被骗了两年后,仍然相信这些报纸和新闻联播,我感到非常惊讶。就中午我们中国人对信息的判断。同一份报纸对不对?骗了他几年,这个报纸以后仍然还会被相信。
你记性不好。所以我说我们对媒体的看法,包括那些华人,在美国的华人也是一样,缺乏了对一些东西的认识。我不再岔开说了,我再回到这个原来的话题,就是第三个东西,研究史实的除了史料就是史实史料和史论。还有这个史传史传是什么?就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一些判断评论?很多人写这一段,他认为是这样,建立在各种史料的基础上,有他形成一个判断,这种东西是很主观的一些东西,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而且他的力量也不一样。
写这篇文章的人对不对?而且他很有可能是选择性记忆处理。这个东西是在投资中的时候就是什么?就是研究报告对不对?很多券商或投资者发布的研究报告,这些结论需要小心对待,绝不能盲目相信,因为史料可能不够真实,且可信度有限,每个人的局限性或利益因素都可能导致结论出现偏差。如果根据这些研究报告或在雪球上看到的评论来投资,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直接投资的依据。
那个证据的直接理由绝对不能这样抄作业,不是这么抄的,千万不能这么做。你有些观点还可以,所以这些东西你都要小心一点,尽量研究时使用第一手资料,尽量接近事实。虽然接近 40% 的调查研究表明调查一个商家或产品,但是在调查时要防止另一个错误,即局部性错误,很容易在那种情况下一叶障目,见不到整体。你可能因为某个产品或者某项服务不好,就把自己公司都认为不好,这是不可取的。
所以你一方面要防止那种人过于懒惰,依赖别人的结论,这非常危险。另外一方面也要避免在调查过程中急于得出结论,只凭一种局部经验,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结论。这也不好,我之前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在研究事物时要如何?你首先要看的是报表,坏的就把它过滤掉,好的再继续往下看。之后你形成了一些观点后再进行调查。比如说使用他的产品,并进行实际调查,与他的供应商、顾客以及竞争对手沟通,以验证你的核心逻辑。
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慢慢地在史料中进行验证。比方说,这家公司自称他很好,对吗?他竞争性强,他说他有冷库尘盒,那你就看它的史料,所以史料就是报表,报表一看财务报表,一分析一看对不对?它的毛利率怎么样,它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怎么样,它再投资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不断地在投资,对不对费用也没有资本化等等这些东西你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好,史料就是一些产品啦,市场啦、顾客啦对不对,竞争对手啦等等,这种供应商啦,甚至员工的精神面貌,这些东西都属于都处于史实的一部分,是接近于直接的。你可以查阅史料,第一手的史料,这些东西对你是非常有用处的。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应该尽量接近事实本身,而不是远离。然而,大多数人都只听取观点。我建议大家少听观点,因为观点只能够在形成核心逻辑时激发思路,作为参考,而实际上一定要独立思考,尊重史料本身,比如财报等,少听观点,多看事实,多看真正的资料,不要懒惰。
很多人就是喜欢以讹传讹听观点,只看,有的人甚至只看标题,连文章都不看,这都是非常懒惰的做法。道听途说还有一些阴谋论,经常就是阴谋论作弊这东西我就不展开说了。中文特别喜欢阴谋论这些东西。其实很多阴谋论都是假的,只是故事性很强,因为一个阴谋他参加的人越多越不行。像拜登很多人就讲这美国大选作弊这东西我跟你讲,你对美国如果选举有一点点常识,他们怎么样子做的话,你就知道他这种作弊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不是说没有,非常非常小,影响不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问我特朗普会不会卸任?我说特朗普肯定不会卸任拜登,一定没有什么样的作弊,没有大面积的作弊。因为作弊那个需要很多人好,所以不可能,这都是一些生活常识,你独立思考一点,你就能看到这些。问我就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说,你投资研究怎么样的,可以借鉴历史上的一些方法,把历史的资料的性质给它分开,这样的话你不容易被误导,已经形成一个大概率,相对来讲准确的,否则的话到处都是坑。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