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一下财务分析,之前谈到过财务分析,很多人将其视为投资最关键的部分,但是切记不要教条,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过滤企业,排除不良企业,或者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财务分析进行确认。
财务分析其实就是商业的语言,经营的结果反映在财务分析中、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不要把财务分析看作是秘密武器,它只是经营分析的结果,用数字形式定量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相对抽象的方式。最根本的是经营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定性分析,要对行业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特点、企业的需求、竞争情况、护城河进行分析,这才是源头,经营分析才是根本。财务分析只是经营分析的结果,财务是经营的结果的一种反应。大家不要犯那种郑人买履的错误,财务分析就是那个鞋子,脚是真正的经营,企业的经营才是核心,财务只是经营的结果,财务报表只是一种描述。
虽然在财务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些有规律的经验性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企业情况。但财务只能用来确认企业经营情况,如果这些财务分析中的数据不正确或者感到违反常识就不要采纳;虽然财务分析中有一些数据看上去不错,一定要问为什么,一旦财务分析中的数据与经营分析中的数据出现背离,一定要分析经营中的问题。
举个例子,比方说在某个产业链中分析企业强弱,如果他的预售款像茅台一样比较多,说明他对下游有强势地位,有定价权,下游愿意提前付款,希望尽早得到货物。所以在这个产业中是否存在强势地位,就像茅台一样;如果需要支付的应付款比较多,欠供应商的钱比较多的时候,往往表示在供应商这一方面比较占优势,就像格力电器一样。我只是拿这个作为一个例子,不要简单地认为预收款多就意味着企业在下游有更高的定价权,并不一定,就像等会我举的例子一样,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应付款比较高,并不代表对上游有很强的控制权。 A 有可能会导致 B,但不代表有了 B 就一定是 A。
人们常常犯这种教条的一个错误。我举个例子就行,比如有些公司像茅台一样预售款也可能很高,像一些钢铁企业或者是水泥企业,特别是一些生产玻璃的企业,这些企业其实产品一点都没有定价权,甚至是滞销。这些企业长期不赚钱,经营不好找银行借了很多钱,但是他们企业还得要继续运作,钢铁企业的炉子不能随便停下来。他们又需要钱、银行又不贷款给他们,因为他们的债务已经太多了,那么怎么办呢?他常常跟这些经销商说,你先把钱打到我的账上,我给你更大的折扣,产品降价给你,往往这时企业都是在快要破产之前或者有很大的债务负担,有资金压力时才会这样。他跟供应商也是常有这种情况,他需要原材料但又没有钱,他就欠了供应商的钱,宁愿付供应商高一点的价格,然后供应商有的时候也会先把货先给他,只要出价高一点。所以这种企业往往经营非常糟糕,负债率非常高,经营不好,如果资金流出现了问题常常就欠两边的账,上游欠供应商的账,下游欠预收经销商的账,两边都欠。
但是表面上看,预售款很高,应收款也很高,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成茅台和格力了。在这个例子中,往往这种企业很可能在破产之前出现这种症状,所以要和其他东西做对比,比如企业的经营情况,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像水泥、钢筋、钢铁行业等等,就可能会失败,产品本身的属性有问题,定性分析上就能看出来。产品没有定价权,所以要问为什么预售款那么高,为什么应付那么高,这不就产生了背离吗?这时候就要问为什么,不要一味地教条,用那种规律来套。这时候就需要交叉分析,比如看它的毛利率,如果它的毛利率很高,那像茅台一样的,那说明它确实是有定价权,或者至少毛利率不减少。
还有,看负债率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与其他指标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的负债率很高,那么就能知道这家企业很可能存在问题,如果预收款相对也很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支付困难,这表明企业经营可能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他们有完美的经营圈子,或者有非常好的上下游优势;还有一个方法是观察这家企业是否在降价,如果一家企业不断降价,同时预收款也增加了很多,很可能是在降价来获得下游供应商的资金支持,通过预收款来融资,这就是降价联合预收款的情况。
财务分析不要过于教条,要与经营分析结合在一起。财务分析只是一个结果,经营分析才是原因,定性分析才是依据,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要只通过某一个的指标,而是应该综合考虑经验和规律来进行分析,不要使用固定的模式,应该交叉比较毛利率、负债率等经营方面的指标,看看是否背离了经营目标。如果有背离就意味着有冲突,这时候一定要去挖掘背后的原因,如果不挖掘原因,那么投资选错了公司、选错了股票,到时候别怪别人、别怪公司。假账或者是涉及庄家等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认知上不要犯教条错误,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然后要交叉分析,多种指标分析之后,再跟经营本身的定性分析、生意的分析、需求供给两方面的竞争、库存等方面进行交叉分析。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