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悟道渡人渡己。
今天我们继续谈财务分析中的一些误区,今天谈这个误区叫做近视眼。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很多股民在看短期的财报,比如每个季度的报表的时候,如果这个季度的利润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跌了 20%,他们用市盈率来推算觉得利润跌了20%,股票价格应该也跌 20% 甚至更多。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国内股市的跌停板在短期内,因为利润报表出现了百分之二三十的跌幅或者 50% 的跌幅,股价也出现了相应的下跌,有的时候甚至腰斩,这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利润跌了50%,那是不是表示未来营业恶化,将来也只能保持现在 50% 的水平了,所以他们按这个逻辑,就会觉得股价也应该跟着跌这么多。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有一点点企业管理或者经营的经验,或者有一些会计基本常识的话,我们会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
举个例子,一般的情况下,一个公司的净利润平均也就是 10%,所以营业收入如果有 10% 的波动,那么就利润就翻一倍,或者让利润变成零。哪怕营业收入浮动1%,也会造成利润有 10% 的上下波动。
其实在经营中不一定是作假,其他情况也会出现大量的浮动。因为经营利润并不是真正的反映着当下的经营,因为当下经营可能都挺好的,但是只看利润很可能我们会看到一些波动。我举个例子,很多企业本身经营就有周期,季节性的变化或者是行业本身有需求的周期,都会导致营业收入的浮动。
我们前面讲了,营业收入如果有 10% 的浮动,很可能就造成利润翻一倍或者是变成 0,因为利润率是10%。所以本身企业就有正常的营业收入的波动,那 10% 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营业收入最后放大成利润上就是 100% 的变动了。所以不要因为看利润增加了 100% 或者是利润变成零了就觉得股价应该翻一倍或者股价应该变成零,这很可笑的。
还有一些营业活动,比如有的时候企业的存货、赊账,也会对当期的营业收入带来影响。因为利润本身就是一大堆参数加减出来的,营业收入这个参数本身就可能会有波动性,有可能造假,而且各种各样的费用自身也会变化。有的时候并不是企业造假,而是费用本身有前置。
比方说利润前置,像银行、保险业,他们很可能先放款出去,或者是收到了很多的保单。比如这个季度把这些贷款贷出去了,还款可能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或者几年后保单出险。但是他们先拿到了营业收入,可能当期的财报就很漂亮,甚至一年的财报都很好。因为是先把款放出去了,先收了人家的利息,但是将来可能会有风险出现,所以银行业、保险业会有这种后置风险。后置风险就是成本了,成本滞后、利润前置,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利润虚高的假象,实际的风险和成本只是在后来的报表上才能体现出来。
还有,比方说一些企业打广告,这个季度打广告出去了,也许下个季度甚至明年广告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反映到营业收入上来。这一季度企业可能把广告费钱支付了,所以是费用前置。费用提前,这个季度费用突然之间变得很高,可能利润下滑。但是下个季度或者明年的营业收入可能会暴涨,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今年利润很差,就武断地认为股价应该下跌继而卖出股票显然是不对的。实际有可能下个季度的时候,企业不用再投放那么多广告了,营业收入可能开始暴涨,进而利润可能会翻倍。所以你如果短视只看当下,因为费用过高,营业收入没有见涨,那就很容易把股票卖低了。
再比如一些投资项目,企业花很多钱投资一些新的项目、新的产能,或者是花了很多钱做一些研发费用投入,这些东西这都是属于费用前置,但这些投资要等之后才能带来营业收入。所以这种情况下,往往利润是比较差的。如果你只是看当下的利润,很可能就把将来要涨的股票卖掉了。因为近视眼,只看到短期的利润在减少、费用在增加,预见不到之后的收益。
再有就是资产减值——应收账款的减值也好,固定资产的减值也好,或者是存货的减值也好。有些减值可能之前早就该减值而没有减值,所以这个费用是被滞后了,有的实际上不需要大幅度的减值,但是企业做了减值,所以费用提前了,这个时候减值就成为了企业调整利润的一种手段。还有一点,特别是银行业,他们常常将最终的坏账作为管理利润的一种方法。
大家要知道,利润本身是由许多参数的加减是计算出来的,任何一个参数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非线性的变化,并且本身企业经营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周期性——投资有周期性成本,费用前置、后置,都会造成利润的波动。所以大家不要近视眼,不要只看当下的利润来买卖股票,也不要只看当下的利润来给企业进行估值,价值投资者不能够犯近视眼的错误。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