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7)

Ben Jin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7)
Loading
/

我们今天继续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的第五个层级,也是一个非常高的阶段,它实际上是一种成长的需求。我们人的一辈子其实都是在一种成长过程中,不管你是五岁还是50岁,甚至是100岁,人都是在成长中。也许我们的身体不再成长,但是我们的精神应该一直在成长,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个人认为的一种人生哲学是: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成长。先是存在,接着是成长,成长可以说是存在的一个高级阶段。所以自我实现,我在上一期已经谈到了,更多是一些精神的追求,为了精神的追求,然后发现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是谁。同时也要思考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这里就是在发现真正的自我。然后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版本,不是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父母眼中的你,不是你邻居、同学眼中的你,也不是社会对你的看法,而是你自己眼中的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简直其乐无穷!

我之前分享了我对自我实现的看法。因为记得韩立讲的,我不确定是我的表达能力有限,还是其他原因,所以我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马斯洛当时提到的自我实现的十五个特征。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些特征,并且给大家读一下。这十五个特征中,第一个特征是全面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全面、准确地感知现实。这一点复杂,其实意思是说,自我实现者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更客观、全面、准确。当他感受这个世界时,不会掺杂太多的主观愿望或成见。

这时候他就不会想当然地看待这个世界。这种思维习惯对股市上的修行也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他不带有自我的防御,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多的自我感,不会过于在意自己怎么样或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他更多的是按照客观的标准去行事。每个人都很难做到完全客观,但是到这时候,其价值标准至少应该是实事求是,尽量遵循客观的标准,而不是按照主观的偏好和是非来看待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于这个世界的全貌。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来到这个世界。最好把这个世界弄明白。那与之相反的人是怎样的呢?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会以自己的主观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对待他人。他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他想象中的样子。所以,一旦周遭的变化不朝他预期的方向发展,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而且这种人也经常会觉得被别人瞧不起,没有存在感等等。我跟你说,自我实现的人,基本上不抱怨别人,他不会说,哎呀,我这个是(谁谁造成的),至少是自我相信自己啊。

一个真正做到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尊重的人,他不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不会觉得这一辈子没好好投胎,他不会再抱怨自己。他会觉得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这个世界最好的安排。幸亏有这么好的父母!他才有这个机会(空间)可以发展。他再也不抱怨自己,也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抱怨外界的任何东西。

她也不抱怨她的老公,无论是对她不好也好,还是背叛也好,她再也不埋怨这些了。她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他也不抱怨他的朋友欺骗了他,或者是朋友忘恩负义,或者是老板对他不好。他觉得什么东西都能接受。这时候他再也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判断别人。其实这时候,你就已经跟这个世界和解了。

你的成功,你的好坏,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无论是孩子也好,老婆也好,丈夫也好,朋友也好,那不都是自己的选择吗?你选择了他们对不对,你也选择了要和他们怎么相处,最后的结果,自己是该因的。就像买卖股票一样,你亏了钱别怪庄家别怪管理层,这是你的选择,你到了这股市上来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主观的东西。我就继续读。

第二个就是说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你看,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一样的,他就是这个自我实现者,他能够接受这个自然,就是自然,就是这个外界的环境,无论是你这个国家也好,你这个公司也好,你这个社群也好,还是你周围的环境也好,错也好,他都能够跟自己和解,无论是好还是坏,他也能接受。当然,他也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

他能接受所有人的不足和缺陷,不再抱怨,也不会为这些缺陷忧心忡忡。这种改造不影响他积极的态度来改造自己。对于不可改变的事情,比如你的孩子有缺陷,他就不再抱怨。比如你生了孩子,孩子患有自闭症,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你的错,对不对,这是你改变不了的,而且过去的事情永远改变不了。虽然他们会顺其自然,能够接受,不会和自己或他人过不去,这就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对人自发的,就是那种坦率和真实。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尽量真诚。任何感情的流露都不需要做作。不需要再装了。装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或者被别人接纳。你这时候就不需要装模作样了,应该更加坦诚自然。他是一个相信自己的人,自然而然地坦诚自然,没有必要装,因为装了,会让自己瞧不起自己,所以他很在意自尊。所以这时候,他们有更多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就在此,他更愿意真实地表现自己。

第四个就是看待事物的时候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并没有太强烈的自我意识,只是想超越自己。会把自己看作不是自己,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孩子。教育他、驯化他,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版本。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献身于某一种事业,全力以赴。

他们做事情的方式跟常人不一样,不再计较功利,因为脱离了功利的思想,不需要为了生存或安全,也不需要别人的认可。这时候,他工作更加刻苦,是纯粹自愿的,而且更加专注。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根本不算苦,他享乐其中。很多企业家都是这样,想要将企业做大做好。他可能早就存了很多钱在银行,根本不需要这么做,但他还是想做。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是为了自我实现。但是很多自我实现者都有这种精神。

第五点是具有超然、处事和独处的需要。相对来讲更愿意独处,没有太强烈的孤独感。只有强烈的想被别人接受的人,无论是家庭观念、国家或民族,只停留在那个地方的人就很难超然。因为他总是被一切绑架,觉得人生的全部取决于家庭和国家状况,如果国家或家庭不好,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就是其实他被困在这个层次中,所以真正自我实现的时候他就没有,他的价值和感情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自己负责。他再也不依靠别人来获得安全和满足,就是自己依靠自己,我的生活我做主,就是这样。

第六点,往往这也就是第五点,他很安静,没有那种孤独感。他并不是因为害羞而害怕人,也不是有意要逃避现实,他觉得这样效率更高。没有太多的干扰和更多的思考,无论考虑事情从全面的角度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式还是更加平静安详。这种人更冷静,所以面对困难时更能泰然处之,并不轻易改变态度。稳重了很多,这种特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稳重的表现。

第六个就是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很好理解的,它更多地注重自我的发展和内部的进步,自我实现。他就更独立,他不再依赖外界的物质或精神。

它不依赖外在的家国情感,也不再依赖这个东西。所以,能好就好,不好也没办法。包括为人类而奋斗,这种精神他也不是说完全是依赖这个东西,他觉得给自己负责任最重要的。他想奋斗就奋斗。但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够改变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为自己牺牲生命也可以。就是这样,花很多时间别人看上去不值得了,都可以。

所以他们更多的是依赖自己。而且不依赖环境,不管最后的结果好坏都是那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时候相对来讲独立思考。因此,对外界的环境的压力也好,文化的压力也好,他都能够发挥思考。方说一个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无论对中国的传统的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也是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外来的这些文化,这些东西,他也抱着一种接受和批判的态度,独立思考,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它只会反映在不同的阶段。有的人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好,有的人就是在国外的就照搬照套,拿来主义。

第七个就是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他永远对这个世界都抱着一种谦卑好奇的态度,总是有新的东西出现他都不会感到厌烦。这一辈子过去了,我什么都了解了,也没必要再学习,往往这种人会变得越老越不新鲜。很多人为什么年纪轻的时候就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特别是那些退休的人。所以有些人说20岁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死了,只能等到80岁的时候埋葬他,其实他们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心态往往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所以要尽可能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保持一个年轻的欣赏心态,能够每时每刻体验到自然和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不要因为事情的重复。不要因为你活了60年,80年了,就觉得人生好像都是那么一回事,失去对生活的敏感度。一年365天,每天都不应该是这样的,每天都应该像个新生儿一样,每天的日出和黄昏都是新鲜的,都是美妙的。

就像你睡前的时候,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就是在睡前你可以包容一切,在醒来时重新获得新生。这点我特别能理解,我也非常赞同这种看法。所以你要保持一种永不衰退的欣赏力,或者生命力,一种年轻的精神。

第八个,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就是非常专注,当你做事情时,你没有功利心,只是专注在你正在做的事情。

你就很像那种很多艺术家,他们在画画的时候,或者是演员演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忘掉时间和空间,就是那种痴迷的,一种疯狂,别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那时候那种给人带来了一种无限的喜悦和极大的力量,很难,很奇特,很多人无法想象。在佛教中也有这种喜悦,他们称之为“法喜”。讲的也是这种东西。

第九点,对人充满爱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才有机会爱别人。一个真正不爱自己的人,对自己不满意,不尊重自己,不自信,你怎么会爱别人?所以你倒出来的水一定会溢出来。所以,你得先要满,才能溢出来。我完全相信,就像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很难尊重别人,这是一样的。所以一个人就是一定要做到的,首先要爱自己。

以后,当你爱别人的时候,你不仅仅是爱自己,还要爱家人、朋友和亲戚,最终爱整个人类。很多事情和你无关,但你还是爱他人,捐款应该是真心实意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安逸,纯粹出于善良。他觉得这样的捐款能够帮助别人,这也是他最大的快乐。他有这样的感受,我认为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在从事志愿者工作,这种获得的喜悦是非常真实的。

这就是爱心,这种爱心并非虚伪的表演,不能仅仅因为你穿了一件爱心的衣服就能体现。我相信做过志愿者工作的人对这种体验会深有体会,如果你没有过相关经历,我建议你去尝试一下。如果你从未捐助过款项,我建议你去捐款,最好匿名地捐款。

第十点是具有深厚的友情,即使是自我实现者也更加注重朋友之间的友情,也许不是像小人之间那种每天都在一起。酒肉朋友,或者是每天都有很多话要说并不一定是这样的。而且他朋友交的也不是特别多,交往的频率也不是那么大。但是,友情很深,就是真的能够替别人着想,有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很充实很深切这种感情。

第十一点是具有民主的精神。这点很有意思,民主的精神的意思就是说平等的,大家都是平等,不存在阶层之间的差别。在这里不存在这种东西。因为在尊重的时候,会存在多少少一种阶层的差别,要比出人头地等等这些东西,在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谦虚地待人,不管你比我有钱也好,没有比我有钱也好,也不存在仇富也不存在嫌贫也不存在。

这些东西感觉人与人之间,你混得好,就会感恩,那别人,可能没有你这么走运,或者是人家可能有什么什么你的好,你总是想帮助别人,所以在这时候,你谦虚地待人,也尊重别人的权利,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意见,你觉得自己不完美,有缺点,别人会指出,所以即使那个人可能不如你好。

但是他有一个闪光的意见,那种观点,各行各业都有他自己的优点的地方。所以在这时候你就会很谦虚,愿意倾听各种人的话,无论是社会阶层还是受教育程度,都不会歧视他们,无论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不同。有些人信仰神,有些人不信神,有些人信任不同的人种族,你都不会对他们有成见。对于获取这些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理。他讲的内容本身重要吗?

他甚至讲话的态度都不那么重要,因此自我实践者很少有偏见。是的,他愿意向所有的人学习,所以你看一个人,他没有真正实现自我时会在说话时带情绪。所以我与人交往时,不管他知识有多丰富,只要那个人说话时情绪激动,我都不会让他进入我的内心。比方说,有的人一旦谈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时候,他就特别不高兴。比方说中国人,你说他不高兴,往往是被套在归属感里出不来。

包括宗教信仰,你说无神论不好,或者有的人认为有神论就好,以后套在里面的有神的人听到无神论不好就不高兴。攻击他就不高兴,这样实际上都没必要。我个人认为这种讨论是没必要的,尽量避开这类话题的讨论。原因是很多人都被套在这种需求和归属感中。需求之中,比较执着。虽然我们有不同的意见,都可以交流,但不能带情绪。只要带了情绪,就是你还停留在那个层次,就是不能放下。

而区分手段和目的,他们更强调目的,手段服从于目的,不会太注重形式,而是注重本质。认为所有经历都是一个过程,这个经历才是目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享受更多的乐趣。

第十三点是赋予创造性。他们更具创造性,因为当你抛开所有的束缚,不再纠结于他人如何看待你时,也不再承受生活上的压力和归属感,这时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

因为在自由和轻松的状态下,你自然容易创造出很多东西。独到之处,你容易独立思考,所以你的启发门槛比别人低。因此,你有童真的想象力,很容易独创,因为你独立思考,也容易创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创造或发明,这些都很容易成为你的副产品,并不是刻意追求什么。

第十四点是处事幽默风趣,因为你看待好东西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是追求真实。实际上,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值得探索。都说颠倒是非,其实人们只是为了虚荣或者利益而装腔作势,导致很多事情被歪曲。当你看到这些现象时,会觉得很荒谬,但也会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于那些不幸的人,你会更加同情,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缺少这方面的认识,他们可能是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能够理解这一点。在幽默的同时,也在讽刺自己过去的不足。

第十五点反对盲从,就是我们基本上要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人格,自强。再也不听别人怎么说了,因为毕竟走过来了这一段。所以,我们不再盲从,不再从众,不再盲目追随权威或专家,独立思考后找到真理的时候,会感到无法言喻的喜悦和快乐。这种喜悦和快乐,是无法言语的。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2年10月24日)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