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乡土中国的变迁 B篇

Ben Jin
科技与人文篇
闲聊乡土中国的变迁 B篇
Loading
/
欢迎来到投资悟道,渡人渡己。我是主播金。今天我们就聊一个话题,就是乡土中国。谈谈我们中国的农村,谈谈中国的农村。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有着灿烂的农业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农业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当然,鸦片战争后这200年间,我们也在追赶别国。因此,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而其他国家可能用了将近几百年的时间。这并不容易。
 

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同时也收获了,变化也非常快。有好处,有坏处,各个方面都有。那么今天,我就想谈一谈乡土中国,就随随便便聊。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大家有兴趣也很看,因为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前世。如果你能知道精神,以后未来怎么做,中国毕竟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村人。

一百多年前,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农村人。我的爷爷那个辈分可以算是农村背景,虽然他们长期居住在安徽和县一个商业城镇。他们大部分都像我外婆、外公那一代人,很多是农村出身,所以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农民的血统。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有着农民意识的痕迹,即使是小农意识。包括那些保持小农意识的人在进入城市后也会转变为小市民意识,这是某种变形。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因为那种自耕农类文化自给自足的文化,它的眼光也不够长远。就是眼光相对来讲比较短浅。因为为了吃饱,没有那么多的长远计划,也不可能,就是市面也比较少,都在一个村子里面或者某一个地方。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我们。所以大家如果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国民性的演变这方面感兴趣,中国国民的演变有本书我忘了确切的名字。

是张红写的一本书,写得不错。谈谈我们中国的植物从战国以后,从贵族文化开始到了贵族社会,从贵族兴起,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个门阀和士族到了唐末的时候,整个这个体系都没有了。黄巢基本上把中国的这种贵族,也就是这个士族全部杀光了。后来到了明代,更不用说了,那些士大夫们最后变成了可以随便使唤、随便打的对待对象。

在清朝时代,最底层的人最终被称为奴才。因此,我们的制度是由这种奴才传承而来的。然而,那些自认为的精英们却逐渐沦为奴隶,最终失去了精英和贵族的身份,至少也变成了奴隶。相反,在民间却恰恰相反。在汉代或唐代,民间实际上是政府无法控制的。

到了什么时候?到了朱熹的时候,乡土中国才出现了所谓的更多的宗祠、祠堂、宗族等东西。儒家思想也开始下乡了,那些八股文、那些落地的秀才们,就开始把他们的思想渗透到民间,包括通过小说、乡间的艺人、唱戏、杨家江、岳飞山等宣传的宗教思想,三国演义等宣传的这种忠义的精神、朋友的这种情谊。

所以这两个东西开始渗透到民间,所以民间的这些乡土,中国的这个农村,就是这样产生的,特别是最近的六七百年,因为在中国的农村的时候,一个人就生在了,死在了,养完了之后也死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他的养老地方,对?多子多福,对,不养父母。但是你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乡里乡亲都会帮着你,因为很多的中国都是自然村从一个家族衍生出来的。

包括你的教育,还有你的孩子。如果没有教育,乡里面有,特别是中国南方有这种遗传这些东西,中国北方要弱一点,因为中国北方经常有战争,所以这种宗族的祠堂要少一些。有些地方也还是有的比较多,比如中国的山西,那些地方,战乱少一点的地方可能会稍微好一点。中国东北就不行,中国东北那个地方是荒蛮之地,以前都是移民过去的,所以它那个地方宗族的精神就比较弱。

而中国的东北,靠东南方向,比如福建、广东、客家,反而因为地理的限制,所以受到的冲击较少。你看福建的土楼,广东等地方保留了中原的文化,以前的农耕文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近六七百年以来,朱熹等人宣扬的价值观,注重家族精神,三纲五常等,导致顺从,家庭内部顺从父亲,族群内部顺从族长。

对,以后就是中军等等。这种修身齐家平天下这种东西。所以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养老、教育、救济、互助等都是包括,借钱等这些东西,金融都是在这个村子里面,在这个乡土里面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爱面子。如果在那个地方没有信用,那相同的人就要撒谎或者是怎么样就会失去信用。

你在这乡土中,因为你逃不了这个关系。它不像现在这些移民,你在这地方工作吧?现在中国人很多都躲在这里,对不对?借了钱吧?他到一个村,去了一个农民,农民最不讲信用,对不对?情况很糟,以后在这个地方工作,不行就逃,去别的地方。那以前在乡土的时候没办法,你看现在中国有些人移民到墨西哥,那些偷渡的人,很多人在国内,不是什么好人,对不对?

在国内欠了债怎么办?以后用信用卡借了很多钱之后,就把这笔钱还清了。以后从墨西哥过境走私的人,这种人其实挺多的,但是这些你看不到,当一个关系不稳定的时候,信用就不够了。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的信用在600年前,是通过乡土来建立的。所以中国的所有伦理道德观念,包括儒家思想的灌输,特别是乡绅,你认为土豪就立绅了吗?

现在我们都称之为务实,其实并非如此。不管是乡村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还是富有的、受过教育的,或者在当地有公信力的人,都是维护乡村的力量。中国乡村的伦理道德是在1949年之前建立的,人们注重信用,不能随意行事,因此我们以前常说人心不古。这与西方追求金钱、追求利益的做法不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口流动,开始原子化,也就是社会的人群都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既追求利益,又追求个人主义。这种现象是一个综合症集中爆发在我们这几十年的时间内。因此,大多数人都变得很冷漠。以前的中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冷漠的,因为在农村,对吧?

你今天有难别人去帮你,人家有难的时候别人帮他,对?他红白喜事对不对?做过生日等等,这东西人与人之间,他有了一种温情,包括现在的时候,中国农村对吗?过年农村还是不错的,当然现在这个农村越来越弱了,很多很多。其实农村过年的年轻人,无论是在外面打工的农村人也好,还是在外面的大学生在农村也好,他有的人也不回去了,现在越来越不回去,我相信再过20年,肯定回去的人会更少。

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你能看到我们原来的一种乡土,那种东西会越来越相对来讲越单薄。除非这个农村变成了一个城镇,因为中国的这个城镇、城市在不断地在扩张中,很多以前所谓的定义上的农村可能就变成了城镇。或者是城乡交接处,或者成了工业园,对?那个关系可能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一点,否则的话,这种农村的空心化也越来越重,特别是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像有一些网友分享的一样,特别是很多人打工。

打工的人越少,越穷的地方,其他人就越愿意离开,他们就不愿意回来。有的年纪大的人可能把爷爷奶奶留在原来的地方,但他们年纪大了以后,可能已经搬到县城或者一线、二线城市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因此,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仍然很严重。当然,也有一些富裕的地方,比如荷兰等地,有很多工业园区,劳动力比较平均分配,这些地方可能农村并没有工业化,大家下班后可能仍留在附近工作,这样的地方还是比较热闹的。

那就是中国以前的那种乡生,靠这种伦理道德,宗族宗祠来维持,乡生以后唱戏。但是遗憾的是,土改以后,70年前的一次土改,最后有些东西就没了。中国的国民,如果感兴趣,可以看到中国国民演变。上层的贵族、精英、士大夫,渐渐柔性化,其实在最早的时候,中国乡土的价值观,从董仲舒开始就已经变。

董仲舒的人,如果说孔子曾经说过“天下以民为天”,那是对的,并不是以君为中心,而是以民为重。董仲舒整个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应该只考虑自身,孔子的思想追求的是真理,未来应该是为民务实,而不是追求对君,这还行。但是董仲舒一开始就强调忠君思想,将人的价值观主要放在以君为重的思想上,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重中之重。后来到了朱熹那个时代,更是如此,朱熹全力支持皇权统治,推崇儒家思想,主张下乡等等,被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利用。

这是一个以后,到了后面的时候,就是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实际上养不住那么多人了。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了,游民也好,等等也好,就产生了江湖文化,所以《江湖中国》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讲的就是中国,现在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跟600年前的中国都不一样,100年前的中国跟600年前的中国都不一样。那是中国的社会出现了江湖化。

这种江湖化就是官商勾结,就是他们之间制定的规矩,奉行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道义。中国传统所强调的伦理已经荡然无存,他们讲究的是权力关系,重视的是人情而非原则,更不用说法律了。因此,注重权力之间的联系,强调这些东西,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比如中国目前市县管理体制,很多地方说有两三千个县城,这些地方就存在着势力之争,无法进行创新,你想要经营企业,必须要取悦那些县城内的几十位处级干部。

几百位科级干部形成的那种文化圈、商业圈或者利益圈。互相之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办公室,都需要依靠这种资源才行。如果没有这种关系,那就很难进展,甚至可能被盘剥。以后所有的利益都可以通过房地产来获取,未来的分配方式会迫使农村人做某些改变。

利用什么教育?因为农村现在很多小学、中学都没有了,到县城了有利用什么重点中学?建了这个东西,以后盖这个学校以后卖地也好,赚钱也好,整个的经济就是靠卖地。以后,所有的利益的瓜分的分配,就是被这些家伙这些群裙带关系,所有的印度的这种婆罗门教就是关系了。就说白了,这种任人唯亲也好,裙带关系也好,都被瓜分了。

这个东西,就是江湖文化,实际上已经开始流行了600年。这种文化是从儒家思想演化出来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关于中国江湖的书籍,对了解中国古代精神非常有帮助。这种江湖文化影响到了官场、商场和民间,渗透到了整个社会,无论是老乡还是帮派或三头主义军队等等,都受其影响。中国近代基本上也是这样发展的,只不过以不同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江湖。

这就是遗憾之处。在这里说到董仲舒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书里描写的。我认为,我们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儒家思想,但其实并没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这个根基有些歪,虽然强调礼仪、仁义、智慧和诚信,但缺乏西方真正的东西。因此,他们只是幸运地接触到了某种东西,然后被政治利用,而我们却没有这种东西。

所以董仲说,那一帮就力气垂着,就没打中,庄子就没打中。以后朱熹,又把他打歪了。哎,西方的时候,朱熹的时候,1000年前的时候,或者是800年前,八九百年前的时候,朱熹的时候。哎,西方正常进行,对,他们这里的,阿奎拉,他们进行的是把西方的宗教,就是一类似于我们这个儒家思想的这种伦理关系树立的东西。

跟希腊的古希腊的那些,对,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那些很多的理性的东西开始融合。就形而上的东西跟理性的东西结合以后,产生了他们西方的。遗憾的是,我们东晋书法的就是这个朱熹。感人,只好是相反,灭人欲,成天理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为了统治服务。以后把朱元璋以后,所以又把他扭曲了一把。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就是最近这一次,这次所谓的就是涂改,基本上乡绅维持,次序维持,以前皇权不下乡维持。

就是法治、公正、伦理、调节纠纷等这些东西,他们是乡绅选出来的,是他们有公信力,有公信力的人选出来。现在花了一两年时间,中国杀了几百万人,基本上就没有了。以后,所有的民间艺术,如唱戏等,都是封建的东西,不让继续存在,以后要用样板戏来代替,或者播放一些电影,比如小兵张嘎地道战。

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就喜欢在那个农村的大工厂里听这些东西,看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什么说唱的了。基本上都没有了,只有弄了几十年,最后恢复过来的时候也没有恢复,就是民间的这种唱戏已经少了很多。那么可能反而有一个东北的,这个叫做二人转,它反而出来了。二人转其实是一个,只是有娱乐作用,它没有任何维护伦理,甚至是败坏伦理。

遗憾的是,恢复出来的东西是这些,而长期下来,我们的涂改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县镇、乡、村子,一直延伸到基层。就像秦始皇时期废除贵族和封建制度后,郡县制出现并逐渐发展出亭壤、里壤等地方组织,与中国的乡镇非常相似。刘邦就像亭长,类似现在的大队长,这样你就能理解。

但是这个东西,它不仅仅是维持这个秩序,就是每个村都有村村主任、书记以及副理主任,都是体制内的,享受一定的补贴。这样说,这个东西的性质跟以前的乡绅是不一样的,乡绅不拿报酬,只是帮助你缴纳地租,协助你收租、分配等。他们能帮你完成国家任务,但他们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协调者,为了保护他们的乡亲,同时也协助执行相关任务。

他是扮演这两个角色的人。村主任和支书以及妇女,都是这种角色的代表。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一个半体制类的东西,它执行自上而下的任务。他完成了任务,比如计划生育和上缴公粮等。所以这是一种半官方的身份,他不是经过民选的,也不是大众选择的。

这里涉及到很多利益,因为他有权力,同时他又缺乏真正的公信力,因为以执行为主,这样就会产生很多腐败。包括前段时间的中国,以前有什么小产权,小产权啊,我们家以前买过,在南京郊外的江宁区买的小房产。小产权对?那种房子,那种东西,就是那块土地,不是农村的,不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只有使用权,但却在这样盖了后开始卖,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弄完包括现在中国农村在搞这个宅基地。

改革如果不彻底,或者是比当地占了漏洞,会产生一大堆的腐败。因为这个东西跟以前不一样,以前的时候是那种相称那种东西,他是有伦理,他是多少年的这个东西,他不是弱肉强食。那现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有权利,权利就会造成什么?因为他寻求利益,因为他有权利,他会为他自己谋利,而不是为乡里乡亲谋利,因为他手上有权,因为他利用法律来获得利益,又不讲理。

所以这造成了权力、法律、道德、利益的顺序混乱,导致了所有方面的倒退和混乱。所以在农村很多人为什么受了委屈以后他们就打官司,那时候或许是好一点,但并非完全为了钱,这些问题维权问题都会出现。这些实际上都是非常不好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我认为国家需要治理这些问题,包括前段时间谈到的民主选举,特别是基层的民主选举。中国到了这种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4年4月15日)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