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前到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第一层级是生理需求,即吃喝拉撒,包括穿衣服、保暖和呼吸等。这些都是基本需求,与动物无异,其中也包括性需求,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最广泛的需求。因此是普遍适用的。无论你是圣人还是乞丐,亦或是地痞流氓,都有这个需求。
第二个需求稍微高一点的就是安全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就是需要更稳定。比如说,你吃饱了,今天还能生存。安全的需求则是我能否长久地活下去,也就是关心健康。吃饱了今天不死,未来身体如何,健康的需求,还有财产的需求,能够生存更久啊。
生存更久其实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有,比如外面的松鼠。现在秋天到了,掉下来的这些橡树果实,你看松鼠就忙着在储存,它储存就是为了能够稳定,在冬天没有食物的时候能够吃。所以这个东西也不是只有人才有,但人可能在这方面更丰富一些,比如人更注重财产权。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财产权,就购买保险,如财产险、车险等这些东西。包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获得报酬。
同时,我们希望工作能更加稳定,不要今天在这个地方工作,明天在那个地方工作,所以稳定也是一种需求,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脱离动物的一部分。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与动物还有相似之处。
那么今天谈到的就是社交需求,也就是有人说是情感需求,是归属性的,就是那种归属感的需求。我们在能够存活下来后,第二层就是活得久。在出生时候,你就会觉得人毕竟是一个群居动物。因此,对于这种群体存在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就像你观察猴群就能理解,一个猴群中,如果是一群猴子或者一群狮子…特别是那些群居动物,一旦个体被群体抛弃的时候,它生存的可能性就突然之间变得小了很多。所以他能够被这个群体接受,是他存在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所以在这方面是有需求的,只是这种需求不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存在,或者至少不像那种生理需求或追求安全的需求那么具体。但是,你可以说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追求。这种情感的满足,就像孩子从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喂奶,满足他的身体需求,确保他能够排泄正常。
这样他以后才能感到安全,父母也能够照顾他,给予他归属感,表达他们对他的爱心。他一哭你就能拍拍他,搂着他,让他感到一种温暖。那种人情的温暖在孩子的早期非常重要,这其实影响了人的一生。这个我将来有机会好好谈一谈。就是家庭环境,很多人后期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包括一些名人,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忧郁症或者一种怪癖等等,都是因为小时候受到了这方面负面的影响。要不然就是安全感被剥夺,要不然就是那种情感归属感被剥夺。
这个将来有条件好好谈谈,我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我们,特别是那些现代文明社会,以前的农耕社会,生的孩子都是父母带,就是爷爷奶奶带,或者父母带,都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一哭就抱着他,其实他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安全感。现在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尤其是高知的白领。
一上班就把孩子交给保姆,保姆可能文化层次不高,缺乏情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但有些可能整天玩手机或看电视,孩子哭了也不管。孩子缺乏爱和安全感,有人认为要培养独立性,但在孩子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不应该这么做。孩子需要爱、归属感、父母陪伴和家庭的感觉,2-3岁他就能感受到这些。
如果剥夺这些,会对他一生产生影响。基本上,在他的精神上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富家子弟出来后,为人很冷漠,同理心较弱,都是因为哭泣时没人关心他们,所以别人长大后、别人痛苦时,他们也没有那种强烈的感觉,有时会变得麻木不仁。
很多富二代家的孩子,因为在父母非常年轻、创业时忙碌的时候,可能并未顾及到他们,或者当时都是留守孩子。让祖母或者外婆带大,可能还好一点,如果是让爷爷带大,那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男人相对来讲在这方面都弱了很多。
男人在这方面,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时候,这些被剥夺的时候,他会一辈子处于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匮乏状态。所以有的人说,这个幸福的童年,你一辈子都享用。你这幸福的童年,会弥补你这一生的缺憾。那么没有幸福的童年?那你可能就是一辈子在弥补着你这个童年的缺憾。他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所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不想展开得太多。所以这个地方实际上涉及到小孩子的幼儿教育。
马斯洛的这一套东西是非常有用的,这地方涉及到齐家,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但是,这个归属感一定是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建立的。当你的孩子感到安全时,你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了。他们才会开始考虑接受爱,更多地体会爱。当生存有问题时,爱可能会被搁置。因此,一旦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开始追求被接纳,无论是被家庭接纳还是社会接纳。就像你到一家公司时,最初可能最关心的是工资和身体需求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安全需求。
随后,就会开始考虑其他事情。这公司的人如何,我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大家气氛和谐融洽,每个人之间都有一种温暖的互动。如果你能感受到这种归属感,这就是公司给予你的归属感,所以这种情感是层层叠叠的。但如果明天公司倒闭了,你再也找不到这种归属感,即使你拿到了工资也无法维持家庭开支。那么你也就失去了归属感,可以考虑去换到另一家公司。即使同事对你很好,老板对你也很好,但工资发不了,那也不行。
所以这个东西是层层递进的。所以这种归属感,这种社交感,这些东西其实已经开始脱离前面两个层次需求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它们更多是物质需求,而这种情感归属社交需求,已经开始脱离物质需求,逐渐地进入了人的感情,甚至进入了精神层面。当然没有完全进入精神,但至少在感情方面时就已经是非物质的需求。
前面的两者的物质需求都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多了,其实也没什么用处,但少了是肯定不行的。这个情感需求和归属需求,实际是越多越好。所以人们就是需要友谊,没有朋友的人,他可能就觉得孤独。
比如你经常参加社会团体活动,有的人在西方经常去教会,以前我们古代的时候,也有宗教活动,我们中国古代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个教会但是有祠堂、有家族,在这个村子上的这些左邻右舍等等,都是人们社交归属的需求。最为突出的,中国一个最核心的就是家庭。中国的这家庭不仅仅是提供给夫妻之间的一种归属感,像小家庭,大家庭,四世同堂,士族,宗族等等这些东西,这一层层的都给了你一种归属感。
现代文明中,我们把小孩子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你到学校的时候,你也希望自己能被同学接受,你能跟同学在一起玩,但是你不希望同学不理睬你。否则,你就没有那种归属感。甚至如果有人欺负你,那么你的安全需求都成问题。在学校里也需要一种归属感。
人们有的时候比如成年了赚了很多钱,他都有结社的需求。在西方就有很多俱乐部。当然有的东西是一种商业性质的,比方说有一些会馆,包括麻将馆、娱乐室其实多多少少都给你一个社交的满足感。那更多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爱情也是一种心理归属需求。这个时候,爱不仅仅是一种性。另一方面,它也是有一种感情的交流,他需要一方接受爱,另一方被接受,这种浪漫等等。被异性接受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不被另一个异性接受,你是无法繁衍子孙的。
因此,这个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家庭气氛、企业的文化、人际关系的和谐、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和爱的能力等。因为一旦缺乏这些东西,人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一旦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他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忧郁、焦虑。一定要让人感受到一种爱和被爱,就是一种被接受,就是一种被接纳感。包括教育,职场,父母也好,老板也应该对员工多一点支持,多一点赞许。
没有私人的时候,公司除了上班以外,剥削员工之外,经常有点聚会这种性质让员工和员工之间产出一种社交关系。公司之间有一种归属感,不仅仅是赚钱的地方。要多肯定员工,他做了自己的工作,当你表扬他的时候,让他感到你认可他的工作,觉得他做的不错,等等这些,给他一种这种感觉,不要忽视他们,不要孤立他们。
这个世界上人都是群居动物,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所以,这个事情或者这个现象还是有一定的动物性,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所以我们具有群居动物的属性。当然不是像前面所说的物质需求那么重要,但是它是需要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很重要。没有这些东西,我们都会感到孤单,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等等。
这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形态都在满足着这种情感,包括现在这个现代文明中所谓的婚姻。这个是最典型的。婚姻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婚姻关系实际上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说它完成了爱情的功能。两个人在一起,相识相爱,会有生理功能。同时婚姻关系中,性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还有安全的功能。
在古代,因为婚姻关系在一起的时候,男耕女织,分工合作,互相依靠。在当代,双职工家庭,一个人失去了工作,另一个人还有工作。或者是男人提供钱,女人抚养孩子。这些都是给你一种安全感,还有一种归属感。你属于一个家庭,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漂泊。
北漂也好,异国他乡也罢,你属于这个国家也是一种归属感,民族也有一种归属感范畴。我说中国人,我们中国人见到中国人就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国家,他们也需要这种身份的认同,这都是一种归属感。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过于强调这种感情,比如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等等,现在在中国非常流行。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精神其实是近100年的事情,包括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的概念是梁启超提出的。大约100多年前,这位梁启超先生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在船上想到这个词后写了文章,这个概念就从那时代就开始流传。之前,我们只是有朝廷,清朝也只有五族,就是蒙古、汉、满、回、藏等这些不同民族聚在一起。
实际上当时我们的先辈脑海里并没有那种中华民族的概念。对于中华民族这种观念的传播,其实近百年来是国家需要的,我们被别人欺负,我们必须保持团结。所以大家都是中华民族,起初以汉族为主,但随着电视、报纸等媒体不断宣传,这些年来有所调整。以后教育的重要性被认识到了。现在孩子都送到学校里面去,所以不断的教育尤为重要。
如果说100年前的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会强调中华民族,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而现在人的父母亲,每个人都有这个意识,因为我们是他们教育出来的产物。所以父母是教育的产物。在这方面的需求有时会被夸大,我个人认为这种感情有些被夸大了。这种需求,说白了就是归属的需求。中华民族需要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没有那么需要。生理需求也好,生存也好,安全也好,那可能比这个更重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富二代赚了钱以后,但是他觉得不安全,他就把这笔钱转移到海外去了。那就是安全需求战胜了他的归属需求。所以他们说,这人不爱国。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好。其实你要看马斯洛的理论,你就知道基本的需求要得到满足,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但这也不是最高需求,而是归属需求,只在马斯洛的第三层。所以爱国精神也好,爱国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好,民粹也好,包括我们引以自豪的国学也好,都是归属需求。有时候一说国学的不好,很多人就受不了。
有的人读过很多书,甚至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说到这个东西他就受不了。因为他是这个教育的产物。我不是说不应该教育,每个公民都应该去爱国,要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但是不能过分强调,认为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恰恰相反,我觉得这只是中等的境界。然而,遗憾的是,人就是有他的局限。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还可以有更高的追求。我在这里并不是在否定这种追求,只是强调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需要逐层提升、逐层努力。
包括网上有一个大咖说得很好,他就讲了,他说为什么有的人很难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很难有提升?在这方面,有两类人变现得很突出。一类人是因为自己的知识不足,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他的认知有限,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爱思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认知水平较低,并形成了一个认知闭环。他更多的是信仰(盲目相信),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人你要跟他说的时候,他很难理解,他是没有能力提升的。
还有一种人是他是不愿意去,他也不敢面对。这种人,他有能力,但是他不敢,这是两码事情。所以人家讲的是,你永远摇不醒一个沉睡的人,他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有的东西,他不敢面对。
你要跟这一类人说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高级的追求的时候,他受不了的。因为这颠覆了他的三观。实际上,这个时候他要是放弃他之前所坚持的东西的时候,那他得承认他自己是愚蠢的,这他是受不了的。所以,自我感过强的人往往有这种倾向。所以他明明知道错了,但是他不想去面对。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在人生中也是如此,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放弃他一直坚守的东西,包括很多信仰等。这是他难以办到的。所以你永远无法唤醒装睡的人,因为这种改变是对他价值观的颠覆。
因此,人都是自己生存的产物,包括我们的祖先。比如我爷爷奶奶那一辈,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只要能吃饱就已经很高兴了,因为大部分人都吃不饱。原来他看到他的子孙一家团聚的和睦相处,他就满足了。他觉得人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尽管从马斯洛的角度看,他只是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乐融融地吃喝,子孙团聚,归属的需求也得到满足。因为他这一辈子很可能就是被他们的爷爷奶奶那种较低文化水平培养出来的产物,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但是这远远不是人生的全部,因为现代文明已经进步了。我们进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更高层级,有了更高的追求。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2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