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走入家庭

Ben Jin
个人,家与国三步曲
个人走入家庭
Loading
/

今天我想开展一个系列,主要讨论关于国家形成的三部曲。我想分析一下,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历史是什么?因为很多人,特别是我们中国人,都有一种家国情怀。所以我想介绍一下国家的形成过程,就像一个人要知道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要去哪里。国家也是这样子的,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国家正在干什么、国家未来会做什么。

这些问题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社会结构包括投资都有很大的关系。当你了解这个主线时,在投资中也会有很多机会。但是我不想谈论投资本身,我只是想谈一下这个整个国家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前世、今生和往生,以及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自己的主线思路比较清楚,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就能有的放矢。

这是我的感悟,不一定正确。这篇我就来讲这三部曲中的第一个,也就是“从个人走向家庭”,个人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在原始社会,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婚姻关系的,大多数的种族都是母系社会,所谓的母系社会就是女性做主,那时候基本没有婚姻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虽然会交配、生育,但还是一群人住在一起。

为什么是母系氏族?女性在这个群体中起到了一种权力中心的作用。因为在那个时候,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以采集和打猎为主。女性主要负责采集,相对来说采集到的食物比较稳定,因为采集到的是水果或者是昆虫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些东西虽然分布广泛,但这种食物相对比较稳定,每天或多或少都可以采到一些。而打猎相对来说随机性更大一些,今天打了只野猪,接下来一两个星期可能什么也捕捉不到,所以打猎的随机性很大。

而采集基本上是由妇女带着孩子在家附近进行,所以妇女实际上是这种食物的主要提供者,她们提供了70%,因此毫无疑问女性是主要的食物提供者,同时孩子也是她们生的,谁生的孩子就归谁,那时候也没有 DNA鉴定,所以那个时候孩子只认妈不认爹,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爹是谁。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性关系挺混乱的,也没什么道德可言,道德是后来了为了经济的原因建立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女人既握有资源,是食物的主要提供者又拥有权利,是家庭的中心,所有的孩子都出自她们的身体,所以就是家庭的中心。而男人常常只是在外面工作,是一种辅助。有一顿没一顿的,无法保证稳定的食物来源。有时男人甚至不跟她们住在一起。

云南、广西50年前的走婚就采用这种形式,女人带着孩子住在一起,而男人偶尔过来,只有晚上的时候才在一起。所以女人这几个月可以和这个男人,下几个月可能是别的男人,女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自由权。

因为生理原因,女人和女人之间倒是互相帮助得很厉害,特别到怀孕的后期,行动不方便,也没有固定的男人在这里。所以那时候都是女人和女人的帮助更多,她们之间互相帮助。你不方便,那我来帮助你,将来我怀孕的时候你帮助我,互相关照,包括哺乳。因为在那个年代,婴儿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女性一直在生孩子,因为不知道哪个孩子能活下来,所以她们的奶水一直都很充足。

有的时候比如一个女人生了孩子,但这个孩子可能夭折了,但她的奶水还在,可以互相帮助、照顾,尤其是在怀孕期间和生完孩子后会这样。特别是生完孩子需要照顾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每家都要带孩子,那就不方便。如果一个妇女带其他家的孩子一起,那其他妇女就可以去采集东西,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保持了彼此的关系。

女人之间喜欢在一起交流,喜欢在一起议论,关系很亲密,包括现在所谓的闺蜜关系,女闺蜜,这都有着进化的生理原因,因为这种关系的可靠程度往往远比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稳定,因为这种关系的历史更久。说白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在那个年代真是生死之交,因为她们怀孕时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就是身边的闺蜜。

虽然闺蜜的生活也很艰难,但她们也会互相帮助,没有闺蜜可能就无法生存。因此这些关系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有时候不管是男朋友还是丈夫也好,我们要多体谅,实际上是有她们当时的原因。现在离婚率很高,但闺蜜这个关系可能是一辈子的关系,这个女人一辈子换了几个丈夫都不好说。所以风水轮流转,又回到了那个母系氏族。

后来权利转向了男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上的人口越繁殖越多,竞争越来越大。原本可以采集更多果子,现在的邻村或者山洞也开始采集,竞争愈发激烈。你今天本来要跑过去采,他下午也来采,最后你采的果实越来越少,所以压力也越大,冲突也越来越大。这时候靠几个女人来抚养孩子的生活模式,压力过大,资源不断稀释,已经无法继续存活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有一顿没一顿的游荡的男人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时候就是因为人口渐渐地密集,越来越多,冲突也越来越多。这时人类不仅是在与自然斗争,还要与同类斗争,比如在采集或者打猎时会划分自己的地盘,因此冲突会愈发增多,人类不仅要与自然作斗争,还要和同类做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逐渐转向了从采集打猎到农耕。因为农耕是在固定的土地上,与其打猎打得少,不如把那块地开垦出来种田,那么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向了农耕和放牧,不再是打猎。放牧可以养更多的羊、牛和马等牲畜。

农耕犁田、放牧需要体力,女人肯定不行,而且放牧需要很多的时间,体力活又讲究速度,女人大部分时间内得照顾孩子,有空的时候才去采集。牛羊要一直看着,而且有的时候需要很多的体力。这种情况下可有可无的男人开始起作用了,因为他体力好、有肌肉,因为打猎的原因,速度、力量都有,所以在农耕的时候他加入了这种关系,而且发生战争女人也需要保护,需要打仗等等。

男人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女人开始跟男人合作,而不是女人和女人之间合作,因为女人和女人之间合作的那种简单的生产力关系已经承受不住环境和同类之间竞争带来的压力,所以这种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合作就开始解体。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人类之间的冲突开始加剧,但这种关系却因为环境的压力开始融合在一起。

因此,任何关系的形成,包括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契机,最终要求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包括现在的公司,500年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在公司里上班,就算是200年前,大多数人也不在公司里工作,而是在田里种田。之所以只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技术的变化,人口越来越多,在地里刨食已经很难养活人,而人们有了更多的需求,这时候就产生了公司。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人,至少在美国有90%的人是在公司上班。中国现在城镇化,可能至少也有70%到80%的人在城里上班了,在公司里或者某种公司组织形式里,无论是公社还是其他组织形式。

为什么会组成家庭?母系氏族虽然是一个大家庭,但那种家庭毕竟不是男女伙伴的关系,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家庭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关系,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美国同性恋也可以组成家庭。传统家庭的定义就是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在一起,再也不是那种走婚式的到处撒他的精子,广种薄收了,而是精耕细作。

说白了,他与一个女人在一起,要能保证这个女人的安全,无论是耕田还是放牧,都要提供足够的食物,以此来确保这个女人能安全生下他的孩子,不会早夭,不会缺失营养,让自己的子孙能够延续下去。

婚姻、家庭其实就是为了子女,说白了就是“子女”要求要有婚姻,因为要保证子女的成长,要为基因的传承,因为环境的压力,所以必须要产生这种伙伴关系,我想大家都很能理解这一点关系。所以男女这时候开始合作,因为需要抵抗强敌,做一些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采集为主了。

有了婚姻才存在的家庭,才有父母、爷爷奶奶和儿子、孙子,所以子女是那个核心的问题,子女是婚姻存在的原因。其实婚姻本身是一个挺反人性的东西,其实是反动物性,一个雄性动物,比如一头雄狮,它肯定希望能和更多的雌性动物交配,雌性动物同时也需要资源。

婚姻将两个人的关系固定住几十年,实际上是很反人性的一件事情。但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为了子孙,为了社会的稳定,因为养育子女需要十几年,所以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关系,直到他们性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人类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婚姻关系。说白了,婚姻是为了子女,是一种生存所需要的手段。

婚姻不是一种崇高的形式,纯粹是为了生存、纯粹是为了子女可以发展。所以家庭是婚姻导致的,而子女是造成婚姻主要的驱动因素。无论是战争、放牧还是耕种,都要求男人逐渐变得主体。特别是在战争和冲突中,男人通常可以获得大量资源,比如很多土地或者财富。在这种情况下,男人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男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很多土地,比如他是国王,可以拥有很多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女人是资源的消耗者,因为她有很多孩子,所以她不仅自己需要资源。在这种大量需要资源的时候,她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运用采集的方式,因为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因为竞争激烈,人口密度大,所以她们无法养活自己。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生养孩子,采集的方式效率会很低,养不活孩子。

那么获取资源的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获取拥有资源的人,那就是男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男人已经获取了很多土地和财富,因为他们有一些强势,所以在冲突中胜出,再也不是那种原始自然的情况。有些男人就拥有资源,女人为了她的子孙就会依附于男人来获得资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夫多妻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

因为每个男人之间差距太大了,已经不像以前打猎时那样平等了。因为一个男人打猎,他不可能说他多厉害,一天能打五头野猪。那时候男人还是相互合作比较多,打了以后拿来大家分,这时候反而男人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因为有了这种冲突和战争,一个将军,他可以组织一个军队,他可以拥有很多财富和土地,他可以控制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必须要被用掉,如果资源不被利用的话就会被浪费。

对于社会总体来说,男人拥有更多的女人其实是不是一件坏事情,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这样的话资源才能够被重新分配出去。就像现在社会,把富人的税收增加给一些穷人,看上去好像不公平,其实是公平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我不想要传授知识,我是讲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话你就知道当时一夫多妻制存在的原因。

否则一个男人没有资源,如果一个女人非要和他结婚,很可能真的活不下去,因为他没有粮食,自己都会养不活,何况他们的孩子呢,这样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一夫多妻当时是有原因的。

资源的结构实际上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性关系、当年的母系氏族、后来男人的加入,还是后来的一夫多妻制,这种家庭结构的不同都是因为资源的结构不同。

以前是采集、打猎时代,采集的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女性拥有了权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强度的增加,人们逐渐依靠放牧和种田,这时男性的优势开始显现,男人就掌握着资源。最终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地位,男人又善于打仗、善于组织,通过他们的打猎练成的肌肉、组织合作、博弈的优势也得以发挥。所以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是男人来统治,也是这个原因。

男人在基因上和组织合作方面有他的一定优势,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结构的倾斜,就决定了家庭结构或性结构。因为合作环境的压力从母系氏族到男性氏族,然后走向家庭。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组成家庭的原因就是为了子女,所以有了婚姻,有了婚姻才有家庭,是这样的一个驱动链。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12月8日)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