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一下中美的人才竞争。中美的人才竞争这个话题很广,我主要谈一些关于中美研究人才、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创新人才基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高端研究、基础研究、院校,或者是国家的尖端研究;另一部分是商业领域的创新和研究,包括私营企业这一部分的研究、创新。
先谈两国院校之间的竞争。因为我也在美国读过几年研究生,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和同学都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对这个领域还是比较熟悉。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弱点在哪里?我们的研究级别和美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不管新闻媒体如何报道,我们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不是一个级别。
虽然我们的专利数量多,但质量很打折扣。发表的论文数量或许较多,但论文的质量如何,是否剽窃,互相雷同的程度多大?从事这些研究的教授、研究员心里应该很清楚。我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但总体来说现状如此。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行,海外的中国人和华人,在研究领域有很多杰出的人,在各个领域如数学、化学、物理等都取得很高的成就。美国论文发表数量很多,质量都很高,这里面有很多华人。
为什么到中国就不行?主要是我们院校的体制问题,这也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院校的激励机制不行,教授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做好论文,而是怎么提高论文数量来评职称,这样就能升职。官本位的体制下,大家想的是怎么升职,怎么做副主任,做副主任以后怎么做副院长、院长,想的是官僚体系的一条路,而不是想如何做好研究。我们评级、待遇不是按照论文质量,而是按照数量。因此大家都打擦边球、拉关系。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好好地做研究。这是我们中国高校体制的一个弊端,是死穴,不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永远也无法超越别人。
说到美国,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世界。这个移民国家,汇聚了世界上最杰出、最具创新力和勇气的人才。他们不安于现状,他们来到美国,追求更好的发展。因此美国的科学家或硅谷的创业者,至少有50%以上是移民或移民后代,探险精神和创新基因深植于他们的文化之中。
这些人才跟投资也有关系,因为现在企业大多是轻资产,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资产,企业的赚钱能力并不在那些机器厂房上,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人身上,而人就是人才。评估一个企业或国家未来创造财富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质量。中国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进步,商业领域比较突出,在科研方面还有不足之处,说得不好听一些,很多研究都是从别人那偷过来的。
中国的千人计划还可以,但千人计划远远不够。事实上,海外很多人才不愿意回国,即使回去也是目的复杂。可以说有的人是为了国家,有的人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有的是为了民生等等。事实上很多人才带回国内的技术也不尽如人意,质量和层次都有待提高,我遇到过一些长江学者就是如此。
另外一块是商业。中国不是在与美国竞争,而是在与世界竞争人才。美国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包括印度的精英、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很多北大和清华的学子选择出国留学,一些二流的人才、没有资源的人才,会选择留在中国,有条件的就会选择出去深造。有的可能会回国发展,也有的就留在了国外。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回国,又选择再次出国,这是因为国内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不够好,网上有很多人讨论过。我们的基础研究能力存在问题,无论国家投入多少钱都无济于事,一旦激励机制出了问题,资金就会流向不应该流向的地方,真正的人才无法留住,也无法激励他们从事学术研究。
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只要不改变现行体制,不改变研究院和大学的体制,真正的希望其实是在企业。但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常常侵犯他人的版权技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短期受益,但长远看却害了自己。没有企业真正花时间去自己做研究,因为偷取技术更容易。既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偷取,为什么还要自己研究?自己研究不但辛苦、花钱多,结果也不确定,
风险还大。国内产权保护体制一直不力,最近受到外界压力有了一些提高。不保护产权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GDP世界第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什么品牌企业。中国企业做得好的可能只有华为。其实华为在世界伟大的企业中,只算是普通的一个,但在中国就是唯一的一个,没有第二个像华为这样真正的创新者。
华为是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背后也有一些政府的支持和国内市场的帮助,但它是真正伟大的企业,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希望中国多一点这样的企业,多一点创新。能够有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这种视野和眼光、愿意投资研发,却还是遭到批评、诟病。能做大的企业家都是伟大的企业家,都很聪明。
之所以没有花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因为模仿他人的或者抄袭他人而不会受到惩罚,这种环境也害了我们。企业已经被惯坏了,不愿意投入研发,不愿意花很多钱雇一些好的工程师、研究人员。大家都企图抄袭,导致我们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并不是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是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在未来中美人才竞争中,除非我们激励制度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才有希望超过别人,否则只是GDP增长,专利和论文数量增加,而质量却仍有待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生产了那么多电视,里面的芯片还是靠别人生产,核心的产品都依靠别人,因为我们在研发方面做得不好。
航空母舰也是一样,70年前,美日中途岛战役时,已经有了航空母舰群来作战了,而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航空母舰能否打胜仗。我们第一艘航空母舰还是从乌克兰买来的壳。40年前,美国在技术落后当下很多的情况下,就已经把载人火箭送到了月球上,通信技术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们仍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到现在为止还只能在月球外面绕几圈。
中国人不缺人才,缺乏的是好的机制。我们要吸引世界的人才来中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内部的环境一定要好,激励体制要好,才能够吸引人才,企业才愿意花钱,到全世界雇佣优秀人才。国家应该让优秀的年轻学子可以安心从事研究,获得应有的尊重,而不是总想着如何升官。
海外聚集着大量的华裔人才,无论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人才竞争第一步是吸引他们回来,第二步是吸引外国人才进来。我只是提供一个建议,很多别人都说过,我只是总结后放在一起说。有些人总是讨论如何与美国人才竞争,空喊口号没有用,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果机制有问题,其他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误导人。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