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马斯洛的这个需求层次理论。今天应该算是最后一集了。谈了那么多理论,谈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的各个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对个人的成长,包括对一个管理者,对各个阶层的,中高低层的职员的激励机制等等。甚至对文明的每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包括商业也好,行业也好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国家哪些行业会兴起,这都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做一个尺子来量一量。
今天的节目,我想聊一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我个人的人生。我也用马斯洛的理论作为尺子,来分析一下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生。年过半百,但人生仍未结束。这五十多年就好像是玩一个游戏,就像学习新东西时,用新词造句一样。我打算用马斯洛的理论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从不同层次来谈谈。然后在我的节目中也都谈到过,人小时候,刚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些更注重于生存的需求和稳定的需求。
像我小时候一样,我生活的是60年代、70年代, 中国也正好是物质非常匮乏的时候。小的时候,家里一个月能够吃两次肉,勉强能吃饱饭。但是,别的食品就没有,没有零食,没有苹果,没有水果。小时候就喜欢偷,那个年代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喜欢在附近的农村(我们那时候是属于城乡交界的地方。),喜欢偷农家的西红柿、山芋。(之所以会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吃,一方面也是为了玩游戏。
经常去农田里偷,有时到粮站偷花生,在小商小贩那里偷水果,甚至在家里也到处找(能吃的,能拿来花的)。家里哪个抽屉,哪个拐角,哪个地方有粮票,或者有钢镚。找到后,去学校门口的商店,用粮票或几分钱,换一点花生米,换一点瓜子。那时候就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小时候,在十二岁之前,除了玩就是为了这个。似乎只为了吃这些,从来没有想过道德的问题。
虽然父母一再强调不能偷东西,不能拿不属于你的东西,但是为了口粮,为了生存,那时候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生存。然而,那时并没有完全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那时候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些需求都满足了。而我们这种要求却无法满足,因此道德观在那个时候并不普遍。也因为这样,很难谈到道德的遵守。
到了后来年轻的时候,开始读书,那时候开始追求更多的(文化知识),像初中、高中,那时候可能就对吃的东西就不感兴趣了;更多的是为了学业。学习也是一样的,开始小学的时候学习,也不懂事,上学就是为了敷衍父母,就是让父母亲高兴就好。所以那种学习是非常低层的,只要父母亲不骂,处于一种安全的需要,为了讨好父母亲的那种需要。
后来,班上开始排名次,可能有点被尊重的需求。如果成绩不好,别人就会瞧不起你,就有这种被尊重的需要。(如果成绩不好),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同学面前都没面子。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和家长没有面子,在兄弟姐妹面前也是如此。这种好胜心可能会驱使你不断进步。上了大学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变,那个时候是真心想读书。像我在大学时读了很多书,各种书我都读,读书纯粹是一种好奇心。
就是这一点,我继承了我父亲和母亲的。我母亲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好奇心十足,我父亲也是好奇心十足,所以他天天喜欢看书。我也是到了大学的时候什么书都看,那种好奇心(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烈。在这方面,确实是我可能和别的家庭不一样,虽然我们家里也不富裕,但是父母给了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种子给我们。所以我小的时候一直学习,就是往前看,一直就是往前看,就是学习。
对于那种认同感,我倒是没有困扰。但是,有的人上了初中,来到学校不受人欺负,(这方面家里会比较关注)。可能是因为我长得比较粗壮。而且上初中,我很会跟人打交道,所以从来没有觉得被别人孤立,也不怯场,不过也不是特别外向,总之就是讨人喜欢。所以我没有那种归属感的困扰。从来没有追求过加入某个团体,也不想让他们来接受自己。因为我从来没有被孤立过,所以我也没有那种归属的感觉,至今也没有。
无论是家国情怀的归属,还是一个小团体的归属,我都没有那种感受。至今包括我的同学在内。我基本上没有与同学有过交集。当然,我人也在海外,所以我和高中、大学同学几乎没有联系,我觉得没有必要联系。没有这个需要,这样说可能更好。现在你看,通讯手段也很方便,比如微信等,这些东西都有。但可能因为我们分开了这么多年,生活经历、认知以及价值观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当年我们年轻时,享受那种共同在一个课堂或学校里的经历,分享着我们共同的回忆,但其实那只是两条线的一个交集而已。过了那个年龄段、那个时间点、各奔他乡的时候,生活经历又不一样了。因此,共同的语言和体验减少了。由于共同的经历减少,自然而然,共同的语言也就减少了。再说,我也没有那种归属感。所以大家见面时只是说说话,更多的是一些回忆。
我认为很多人在五六十岁时可能都有这种体验。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跟这个有关系。很多朋友都离得很远,这可能与家庭、学习的原因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年纪渐长,八九十岁时,朋友可能已经去世。因此对归属感的追求也就减少了,没有那么强烈。年纪轻的时候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拼命学习,以后也追求自己的自我实现,也不只是维持这个东西,也有性,特别是年轻时,荷尔蒙旺盛。
我们都一样,都喜欢美女,看到美女都走不动路。这个生理的需求都有,这种生理的需求可能一直跟着你很多年。我记得很清楚,我在美国的时候,我以前的老板和我开过一个玩笑。他那时的年龄大概就是我现在的年龄。他说:“金冰,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听过这个笑话吗?”他说,有一对年轻人,当他们两个相爱的时候,每次做爱时,就在瓶子里放一个硬币。他说,大概三年的时间(从认识到结婚,或者其他情况),你就能把瓶子装满。但是,等你经过三年装满这个瓶子以后,你每做一次爱,就(从这个瓶子里)拿出一个硬币。他说,可能一辈子(活到八九十岁),玻璃瓶里的硬币可能永远拿不完。
呵呵,这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就是人对性的需求,随着受荷尔蒙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在人生不同阶段存在高峰和衰退。当荷尔蒙减少时,精神上的追求会更多。比如像我这个年龄段,可能更注重精神层面。所以,我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游戏,原因就在于此。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变化,不论是身体还是心情或者境界,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它让你在人生中看到不同的风景。
当然,也不仅仅是荷尔蒙,也不仅仅是为了吃。在大学期间,很多时候学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些跟我的学业无关,有些又关系紧密,但那时候学这些东西都是出于功利,就是为了名利,就是学以致用。当然也学习了一些哲学等内容,为了提升自己,追求人生的目标。
我看了很多方面的书,但更多的是关于商业方面的书籍,企业方面的经典著作。因为我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伟大的企业家。包括阅读了许多关于化学工业方面的一些书,虽然我不喜欢化学。但为了创业,为了赚钱,为了能够出人头地(出人头地就是得到一种尊重感),甚至包括后来的留学,都是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都是如此。后来到了中年的时候,有了家庭之后,为了家庭,有的时候,为了孩子的教育,也需要取舍,为了待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没有去曼哈顿。
曼哈顿那个地方可能职业的发展会更好一点,可能得到更多的尊重。但是为了家庭的一种归属感,我也就留在了长岛。我没有去曼哈顿,因为长岛这边的学区会好一些。所以牺牲了一些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家庭。无论是因为责任还是家庭(家庭就是一种归属,是一种社交的需求,只是更紧密的一种社交需求。),都作出了自己的取舍。
有一次有人问我,想不想读书(继续深造)。我当时想,虽然忙于学业、但是职业和家庭对我来说更重要。但是我那时候就立了志,等我60岁的时候,退休的时候,当我把我的责任卸下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地去研究神学,直到我死为止。那个时候就立下了志,就是等我财务自由的时候,我就一定要去做这件事。
只是这个时间后来提前了而已。就包括投资的生涯也是一样。投资开始的时候也是为了赚钱。那到股市上来的时候,就像创业一样,每一个企业家当开始是为了赚钱。除非是富二代,他创业是为了自我实现。大多数人,包括马云,当年创业不是为了钱吗?只是后来慢慢提高。到股市上来也一样,开始是为了挣钱,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以后挣钱多了不就是为了财富自由吗?
财富自由是什么?就是为了安全的需要。40岁的时候我就希望能够财务自由。再往后的时候,你财富自由了,你希望钱更多一点,出人头地;无论在同学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或者别的什么场合,都有一点虚荣心,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这时候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被尊重的需要。我也是一样。只是后来觉得,钱再多也没什么意义。人生短暂,应该搞清楚人到底是什么。
开始投资股市后,经常会失败,你也会想“为什么会失败”。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企业的能力,同时也在不断反省自己,从而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后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你就开始更多的发展自尊。你就要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断的挖掘。挖掘自己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股市会逼着你这么做,包括你对人性的理解。对别人的人性的理解,对自己的人性的理解,这些东西都会出现。
所以股市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的地方。就像我这个节目的这个栏目所说的一样,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包括我这个节目是一样的。我现在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做这个节目的时候,至少是实现了某种自由。我也不需要(为了钱去强迫自己做不情愿做的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吃什么。我现在可能买不起飞机,但是我需要的东西都有了。我再也不用为我的生计而忧虑,也不再担心去哪里还需要怎么样。这些都有了,我的孩子也都长大了,责任也都卸下来了。
这时候,做这个节目就变得很重要。做这个节目,我不希望有任何收入,包括广告收入。有人打赏的钱,我要么用来推广节目,要么和网友喝杯咖啡。这三年下来,加在一起大概只有八百多块钱,100美元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多的是分享,是一种自我实现,觉得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也可以说是自娱之乐。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在镜头前。哪怕再疲倦,但是一旦坐到镜头面前的时候,我仍然精神饱满,至少比前五分钟要快乐很多。
因为这个节目使很多人受益,我本人也感到很自豪。这种自豪超越了那种名声,超越了一种尊重。有的人说你写书,怎么样怎么样,那种自象就好像你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或者你声名大噪了,你觉得自豪,它不是这种层次的自豪。这种自豪,就是让我觉得:没想到我能讲出来这么多东西,是这种自豪。就是为自己感到真正的骄傲。没想到自己口才提高了这么多,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好的口才,没有想到。因为我做软件做了几十年,一直跟机器打交道,一直是个码农,没有太多机会讲话。这几年说出来的时候,口才也锻炼了不少,语速也提高了不少。
你要看,我开始做的东西的时候又慢又结结巴巴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开心。这也算是一种自豪。同时觉得帮助了很多人,以后能够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无论是生活中的心结还是投资中的困惑),就觉得特别过瘾。我虽然没有因此有任何收入,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一辈子除了阅读这些书籍,学习这些知识,还在股市上踩了许多坑,在股市上修行,也有所收获;同时还能帮助他人。我只是费了口舌之劳,但是帮别人解决了许多困惑。
帮助别人就让我感到特别爽。虽然我无法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我觉得很爽。所以我坚持这个节目必须是免费的。一旦免费了我就觉得特别干净。反正我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追求,这应该不是是道德上的洁癖吧。反正我在这方面追求上面我多多少少也那么一点点洁癖。
我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如果一旦收费的时候,突然之间那种快乐感就没了,因为这东西就变成一个职业了。那职业的时候,我不需要靠这个挣钱。我本人是一个投资人,我可以靠在投资上面干干净净的挣钱。我没必要在这个节目上挣钱。不是说每个人(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不应该收费。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需求。比方说我,这至少是我现在的这个标准。所以这个节目就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所以,这个节目叫做渡人渡己,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帮别人,实际上是帮的是我自己。所以,做这个节目特别爽。
我就希望镜头前的朋友,(我知道有的人二十几岁,为了生活、学业、职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很多八零后的人)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分享这种感受。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我相信你们有一天会到我这个年龄,有些人会达到财富自由,我希望把这个节目留下来。给大家分享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希望你将来也能有这种共鸣。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首先,我所从事的工作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觉得特别喜欢。投资是我很感兴趣的内容。人生中的这些方面也是我所感兴趣的。我教育了我的子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都愿意分享,这是我的兴趣。投资、教育或者人生,这些都是我的兴趣。另外,我很擅长这个领域。开始时只是出于兴趣,后来做了这个节目之后,口才得到了锻炼,所以我变得更加擅长。擅长的过程又进一步增加了我的兴趣。特别是我创造了很多社会收益。社会收益就是让很多人听后感到高兴,并进行评论。
他们说,“金先生,真的谢谢你。”也许满足了我某种虚荣心,或者某种尊重,但那种尊重会转化为我自己的自尊。这会让我觉得我把时间花在这里是值得的,而且这期间我也提高了。通过思考自我提高。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它带给你的是真正的喜悦。
那一天,就像孔子说的,大体意思是:早上听到的道理,晚上死了也愿意。这种正反馈循环会增强你的兴趣,进而提高你的擅长程度;擅长之后又会让你更感兴趣。这增加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反过来又会激励你的兴趣,促使你继续努力。这就是一种正循环。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