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行为12:贪多却不“贪”多

Ben Jin
进化心理行为
贪多却不“贪”多
Loading
/

我们今天讲进化心理学中看似像贪婪的话题,就是“贪多又不贪多”。第一个多是表示次数,第二个多是表示绝对的量值,单次的量值。

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其中有一段时间非常漫长的,大概有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在山洞靠打猎为生,中华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也就五千年左右。而人类的渔猎文明有几十万年,对基因的进化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基因中大多数都是在那个漫长的岁月里遗传下来的。

打猎有一个特点,有的时候连续很多天什么食物都没找到,有的时候突然猎取到一个动物,比如说犀牛、大的野猪等等。但是当他们猎取到大型哺乳动物,因为那时候没有冰箱,所以除了和几个朋友和邻居分一分,可能还剩了很多,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猎取这些大型哺乳动物,又冒着很大的生命风险,在打猎的过程中,容易被大型哺乳动物攻击,像老虎,狮子,大的野猪,这是有很大成本的。所以他们最理想的是什么呢?就是每天都能打到一个小猎物,打到一个兔子或者一个狐狸,那就够了,甚至抓几只老鼠可能就够了。我们是他们的子孙,身上有这个基因。我们并不图一次能抓一个大猎物,虽然我们也希望越大越好,但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希望什么呢?我们希望每次能抓到小猎物,每天都有得吃就够了。这样的基因就遗传下来了。

在投资中,这种倾向就会反映出来。比方说很多人买一个股票,涨个百分之二十三十,虽然当初希望挣得越多越好,但只要股票高过他买入价的 20% 到30,就会想到卖掉,根本就拿不住。虽然当时是希望很高,后来五、六、十年过去了,才发现这个股票竟然涨了几十倍、上百倍。留不住是我们基因决定的,很大概率我们留不住的。因为基因中没有那种想猎取大猎物的能力。虽然我们希望能猎取大猎物,但是我们没有匹配的能力,我们基因中没有。所以说猎取大型动物,是不是和我之前讲的贪婪有关系?其实不是的。

成功的投资者像巴菲特,他们都是通过长期持有最优质股票涨了几十倍来赚钱,长期拥有滚雪球,越滚越大,通过时间的复利挣的钱。很明显,这并不是贪婪。巴菲特并不是贪婪,他们做投资,其实不承担什么风险,他们是靠估值。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股票能涨几十倍,他只是每年再把这个股票内在价值,跟当时的价格比一比,是不是高了?如果价格太高了,就卖掉,不高可能继续持有。因为好的公司每年的价值都在增长,真金白银的净利润在增长。每年这样下来,自然而然地把好公司留下来了,基本上差的公司就被他淘汰了,也就卖出了。很多都留下来了自然而然的产物,并不是他当初的贪心,觉得要涨几十倍,没有这样子的。这是一种幻觉和妄想。

但是大多数股民觉得买了这个股票,比方涨了百分之二十、三十,他就急得要卖,他们的标准是对标买入的成本和价格。比方说 10 块钱买的,最后股票赚了百分之二十,变成 12 块钱,继续往上涨,和你是不是10块钱买的,没有半毛钱关系,对不对?有的人5块钱买的,有的人 11 钱买的,股票还看每个人的脸色、还得考虑所有人的需求?不可能的。股票该不该涨,是跟企业经营有关系,跟未来谁买有关系。因为他自大,自我意识过高,判断股票该涨该跌,按照自己当时买的成本去衡量。其实想一想,这是一件挺可笑的事情。

但是人就是这样,按照赚钱不赚钱来考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想抓住那个小兔子, 在这种心智模式的驱动下,被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当初买入是正确的,潜意识中有这个心理,人性中是有这个,把真正赚多少钱,该不该继续持有,反而放在很次要的位置。这都是进化心理带来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掉入进化心理带来的误区,而是应该以价值投资为准绳。

比方说10块钱买的这个股票,第二年可能涨到 20 块钱。该不该卖呢?并不是因为股票翻了倍了就该卖了,得想现在这公司的价值是多少?如果公司的价值在不断增长,价值从10块变成了25 块钱,那么即使现在股价是20块钱还是便宜的,应该持有甚至还应该加仓,赚钱是这么来的。要理性地按照价值每年重新的评估,来决定该不该卖出,而不是当初买入价格是多少。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在买入的时候,应该在意买入价,需要考虑安全边际,等买入了以后,应该彻底把买入的价格忘掉,只关心公司的价值和现在的价格,两者是不是差异太大。如果价格大大高于现价值,可以考虑卖出,否则你该一直持有,这个才是价值比,才是理性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按照这个进化的基因去操作。

这也是在股市上,大多数人都说买过这个牛股,最后没想到涨了几十倍,我只赚了20%,或者顶多翻了一倍,这是基因的原因造成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步入误区,这样才能保证将来在投资中能够成功。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