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谈一下我的一个中年经历,也是我的创业经历,是我的第一次创业,虽然是第一次正式的创业。因为很多网友想让我分享一些我人生的经历,特别是在中年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当你再做那个决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单纯了。不像在大学时期自己一个人决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需要照应父母。父母可能还没退休,经济上面资源很多,周围没有太多负担,没有妻子没有孩子。
当我们到中年时,面临各种抉择,是要投资,还是要在职业上发展,还是要创业?等等这些事情涉及的维度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年人免不了感到茫然和压力。因此,我先通过这个节目谈谈我个人的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
这一期我谈的是我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1999年到2000年那段时间,前后大概两年。当时我33岁左右。99年到01年期间也正值美国的技术泡沫,也就是网络泡沫时期。当时互联网刚兴起,几个软件工程师聚在一起制作一个网站,然后进行一些投资,卖各种东西。所以当时正是创业潮,很多人都加入其中。
美国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互联网浪潮,我们也正好赶上了。我们当时都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我虽然是半路出家的软件工程师,但编写网站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们也看不起那些只在网站上写程序的程序员,我觉得他们不是真正的那种 hard call。他们只是软件工程师而已,不值得我们尊敬。但是那个科技泡沫曾经存在,网络也是刚刚开始接触。
我觉得自己算是年轻人,虽然不是特别年轻,也不算太老,刚好三十岁。那时候我们总是和朋友在一起,思考如何做一些事情,这辈子好像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不然就会错过最黄金的年华。因为我们年轻的时候为了出国、为了学位,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校里。我为了自己的绿卡,等到三十两三岁的时候,生活也变得稳定了,工作也相对稳定了。
绿卡也快拿到了,现在只是在等待阶段,所以生活中不需要做什么被迫的选择。你不需要再像大学时那样要选择专业,也不需要去找工作,因为你已经有了一份工作,当然在职业上还有发展空间。那时候我是这么看的,我已经三十二三岁了,学计算机也是半路出家,所以我不想在计算机上有太大的成就,只要能够混口饭吃,养家糊口就行了,这是最基本的。
因为那时候我太太还在读书,快要毕业了,也处于要找工作的阶段。但是老二也怀着,老二快生了,所以家里还有腹中的孩子和舅舅在这里,将来女儿也要从国内来,凭我的工资是可以维持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果我没有这份工作的话,那么马上就会面临生活压力,因为全家主要的收入还是靠我。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创业。
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创业。虽然我工作的公司是不错的,但那就只是一份工作。跟别的公司不一样,那家公司非常小,我在别的视频里提到过,总共才六七个人,但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揣着这种创业的梦想。老板就是这样的,创业白手起家,从一个销售员一步一步地把公司变成了几百人的规模。是美国一个很大的电信公司。那时候80年代,几百人的电信公司算是大的,不像后来96年改革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些通讯法后,通信行业产生了爆发性增长。无论从资本的角度还是产业的角度来看,整个生态链都出现了一种像寒武纪的爆炸。所以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很有经验,有的人曾经创业成功过,但后来失败了,然后就来到了我们这家公司。
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背景都很丰富,有的是制造工程师,在工作之余也尝试开设自己的公司。比如,我们中做软件和冲控交换机的员工,有一位副总裁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一种保密电话。这种电话让你在与另一个持有相同电话的人通话时,确保通话内容不会被窃听。因为电话之间拥有各自的编码和解码系统,保障通话安全。所以我们每个人虽然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但那个公司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司,也不是一个大家只是去混口饭吃的地方。
虽然大家都来公司谋生计,但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我是公司里唯一的中国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意大利、犹太和巴勒斯坦等中东地区。也有一些白人同事,这些纯粹的、地地道道的白人同事,反而没有创业精神,他们只是想拿份工资就行了。想创业的人,要么是第一代移民,要么是第二代移民。我是第一代移民,创业的冲动很强烈。我当时并不指望通过工作挣大钱,但我手上持有这家公司的很多股票。如果公司做大了,那我可能很快就成为百万富翁,我当时就梦想持有这家公司成为百万富翁。
可惜各种机缘不巧。在互联网泡沫的时代,这家公司有很多次机会被其他公司买下来。但是我们老板觉得价格太低,就没有卖,因为他曾经辉煌过。他的公司曾经做得很大,但在87年的经济危机或股市危机中,被分割成三部分,变得很小。当公司变小后,老板想卖掉这家公司,别人的出价虽然不低,但他看不上,因为他曾经很成功。这样他错过了很多次机会,最终导致这家公司没有被卖掉。我后来离开了这个公司,而公司最后走向了破产,我手上的股票也变得一文不值。
这算是我第一次通过股权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一场梦。但同时我知道这家公司不会给我太多职业方面的发展,除非公司被出售。当然,我工作还是比较卖力,因为人不多,一个人得干几个人的活。我在其他节目中分享过一些我在职业上的故事,有兴趣的话可以往前翻一翻。这里主要谈我的创业经历。
工作之外,我在私下里一直在考虑是否创业。家庭离不开我现有的收入,所以我不能辞掉这份工作去创业,否则压力会很大。没有日常收入,会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其次,创业需要资金,我相信镜头前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着类似的困难。我的困难还会更大一点,因为毕竟是来到了别人的国家,我的父母还在国内,他们老了后也没有钱来帮助我。我创业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收入,所以所有的决定都要和太太商量。工作也没有几年,从学生时代就没有存过什么钱,以前都是打工。
后来工作了,但拿的工资也不算太多,能养家糊口,但没有余钱。我和太太商量,尽量不要花太多钱。那时候我和以前研究生时期的朋友一起讨论如何创业,有人说她卖电话卡,成立了公司。当时电话卡不错,因为打长途电话很贵。在网上买那种电话卡,定了以后用信用卡付款,你会收到电话卡的密码,你可以用它打电话,能省很多钱。
但我不太看好这个生意,因为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能做这个网站,别人也能做,电话卡也不在你手上。你还得找别人去购买。说白了,你是电话卡的一个销售渠道,网上的一种渠道,你可能中间获得一些折扣。说白了就是一个批发商。对于下游客户,你得努力推销,让别人知道,还得花费金钱。上游的公司可以直接供应,你作为中间商,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当时我就没有同意。这个东西,如果你做得很好,别人也会竞争,门槛比较低。一个程序员写个网站就能和你竞争。他也可以去同一家商家买电话卡。顾客其实不在意用哪个网站,谁便宜就用谁。
也有朋友提议给传统的商店建网站,建一个简单的网站,将电话号码、联系方式放到网站上。当时有一些年轻人开始上网了,他们就可以给商店打电话。当时信息是非常不透明的,多一个联系方式,商家就可能增加自己的潜在客户。这样,我们就去联系这些商店,先去了唐人街,中国人开的商店。这些中国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也许有网站需求,但自己不会建网站。我们帮他建网站,要么跟他分利润,要么收取固定的费用。效果还不错,很多人愿意合作,但大多数还是观望,觉得无所谓,不理解这个需求。最后,我们还是觉得这个项目没有竞争优势。你建了网站以后,人家可能就不需要你了,人家凭什么跟你分新客户的利润,所以没有太多商机。
当时我们并不懂投资,也不懂商业。不像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对商业投资已经很敏锐了。因为我们从小生长的环境就是计划经济,对商业不清楚。我个人稍微好一些,因为我在大学里读过很多关于商业和创业的杂志报纸,多多少少有些感觉。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吃力不讨好,只能赚那么一点点,投入了精力,但是产品不能重复利用。我们总是希望可以重复利用。比如修冰箱的技能,你根本不需要,除非冰箱老是坏。现在冰箱不怎么坏,一年才坏一次,你如果学修冰箱,下一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你花时间学这个,效率很低。但学习其他东西,可能会有用处。比如修车,因为你的车可能经常坏,当然现在也不怎么坏了。总之,你花时间学习一样东西,只有能够重复使用才有意义。商业上也是如此。你投入时间给别人提供服务,如果别人下次不再需要你,不再与你合作,你就白忙一场。
我当时考虑要做有特色的生意,独特的生意。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家还没做的生意,新的生意。如果你做了别人已经做过的生意,就不独特了,一定要是自己想出来的。这是我的思路。另外,我的优势是什么?你从事这个事业,不能是每个人都能做。我当时是在美国留学,留下来工作。但是大多数华人,都是偷渡来的,是福建的一些渔民、农民,他们文化程度很低。我本人从事计算机工作,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毕竟这方面的人才不多,我就想着利用我的技术优势。
那时国内已经开始做一些招商项目。很多项目中既有国内的人,也有国外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将国外的技术引入国内。说白了,就是把国外的技术带到国内去。比如制药,生物化学技术,当时中美的法律也不够健全。如果你在这里的制药厂研发了一些新药,可以带到国内去,有些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国内开公司,做顾问,或者持有股权。国内也支持大家这样干,包括IT行业,软件也好,硬件也好。
我总觉得把人家的东西直接抄回去,像是欺骗和偷。我个人接受不了。我对于偷别的东西倒还可以接受,比如去图书馆偷书。喜欢阅读却没有钱怎么办?我曾经分享过,在图书馆偷了书,读完后又放回原位。可能是传统教育,我觉得偷书不算偷书。但用偷的方式赚钱,我是不能接受的。为了自己的前途造个假,可以理解。但为了赚钱,我觉得太跌身价。算什么呢?算你自己的还是算偷懒的?我本人并不是个道德卫士,但还是很纠结。觉得应该有更好的赚钱方式。
我还有什么优势呢?我是中国人,在美国。对于美国人来说,我有优势,我可以把国内的产品带到美国来卖。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亚马逊虽然存在,但主要是卖书,不卖其他东西。国内的产品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卖到美国来,生产商通过香港采购或者二手批发,再卖到美国。美国这边有批发商,通过各种分销渠道出售。我当时对这些东西都不懂。而且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即使你做了一个中间商,成功打通了渠道,但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厂家最终可能绕过你直接接触终端用户。做渠道的人其实没有什么护城河,除非你能够增加更有价值的东西。又缺乏商品,又缺乏渠道,即使把渠道做出来,也还是替别人做嫁妆。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