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简略地谈一下青春期,就是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特点。我相信做这个节目,很多家长会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孩子上初中的年轻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上初中,那么你可能在35岁到45岁之间。其实有一点我想声明一下,大多数中国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将学习能力等同于成绩,这可能是教育中最大的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但遗憾的是,许多人潜意识里就想着怎么样教育我的孩子,让孩子学习成绩最好,在班上成绩好,从而上名校,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耐烦听,觉得我啰嗦,总是说这些,你就抓重点说,怎么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怎么能够上名校就好了。你的秘密是什么?就像股市中,人们想得到股市中的九阳真经就好了,告诉我秘方、密码、公式就好,估值用哪个公式就好,但这天底下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大多数人做家长就那么一次,就这么一季,三四十岁,对不对?以后我们就老了,我们就去世了,我们大不了有孙子。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在教育上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无论你的生活经阅历有多丰富,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每个家长其实只有那么一次,特别是独生子,不是吗?也许有两个孩子,但两个孩子的年龄可能相差不大。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我也教育过我的子女,他们的教育还可以,主要是我看到过太多教育的人,我们家里,也有很多。我想说的是,首先在谈到学习和教育时,教育和学习根本不等同。
我认为教育成功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最好、成绩最好或上名校,可能只占孩子教育成功的20%甚至更少。我说的可能会颠覆大家的看法。因为大多数人看到了一些补习也好,教育也好,看到的很多观念,因为中国有这种八股文的传统,考试登科,考了八股文就可以登科,可以上名校就可以有机会,这都是被不断洗脑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遗憾的是,他们不一定想听,也不一定认可,经验其实也不够。但是,我们常常是想听我们想听的,所以听这些东西,你可能觉得刺耳。我所说的,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青春期是孩子从幼年到十八岁成为成年人的关键时期,基本上塑造了孩子,孩子在青春期结束的时候,他基本上通过你的这些教育也好,他自己的成长也好,后面的80%的都定下来了。
在那个时候,孩子80%的成长方向已经基本确定。所以,这段时间的打磨创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你想的是他十八岁的时候能不能考上一个大学。好像考完大学就是万事大吉一样,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考上大学只是他人生的刚刚开始的第二个阶段。而后面会遇到很多事情,如果你只是追求学习能力的提高,那他会错失很多机会,本来应该打磨、铸造的能力80%都没有。
你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学习成绩,实际上只是给他增加了20%的能力。比如学习好,可能理解能力好,记忆能力强,可能在学习时比较遵守纪律。除了学习之外,人际交往也是重要的,遇到困难时如何处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都非常重要。学校只教授学习知识,而解决问题、认错、纠错的能力却不在教学范围内,这些才是真正应该教授的东西。
所以我希望在镜头前要澄清这个概念,学习和教育不能划等号,他只占据了其中的20%。因此,我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我的节目总是说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和年轻家长说,其实我在我的节目中已经提到过了。听到一个金句只是几秒钟的事情,只需要听一下就可以了,对不对?你今天听了可能就忘了,然后你又被另外一个金句吸引,以后会怎么样呢?其实用处并不是那么大。将来,有的人会用大脑去思考,用脑去理解后面的逻辑,那会更好一些。
其实最主要的是用心来体验,而心就需要不断地重复,又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因为每次听的时候,你用心去听的时候,听这个节目的时候,就是不断的重复过程。我希望你闭着眼睛听我的节目,去思考,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觉。最后会是什么?最后把你明白的这个道理,就像你大脑思考过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意识,最后变成潜意识。这个就像一个长时间的消化一样,需要很久,甚至五个小时或十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个消化过程,成为你的一部分。而那个大脑,只是处理一下子,就像胃一样,只需要几十分钟。耳朵听,只需要几秒钟,就像嘴嚼一下子。
所以,我就在这个地方反复地讲。其实真正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是用心来的,等你用心的时候,就把你的潜意识的东西通过重复,通过意识变成潜意识。在潜意识的时候,你做所有的事情,你判断,你去教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1000个孩子有1000种方式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我不可能说这个跟你一样的,对不对?因为每个孩子都很独特,所以我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你只能去听,意识到后,逐渐变成潜意识后,对你的孩子有针对性地辅导。慢慢来,你就会感觉到,知道如何辅导孩子。这一切都要靠你背景中的潜意识来消化吸收。所以大家要耐心,没有一件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好,在这里我就说一下,你不要指望我在教育方面,只是跟你讲孩子怎么样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现在是各种各样的节目,谈到学习方法有千差万别,比我讲的学习方法要好很多,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关心这个,因为只占20%。
如果你能真正了解孩子,我会在后面谈到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自我驱动力。根本不需要教孩子学习方法,他自己会找到。这是后面的话题。我在这里想谈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长远的,非常有弹性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怎么说呢,我现在教的是什么,就像你教孩子怎么可以爬这座山,孩子这一辈子会爬很多座山,爬了这座山以后,又要爬另外一座山,因为人生有不同的阶段,对吧?等他18岁、28岁、38岁、48岁,直到88岁,他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因此,我教的是一种能力的能力,即如何培养孩子发现自我、认错、纠错,并培养各种思维和批判性素质。
如果你期待我提供一种教孩子的学习方法,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同,所以我无法告诉你一个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为这个学习方法适用于这个孩子,对那个孩子未必有效。接下来我有机会会谈一下这个问题,但即使研究了这个问题,能够帮你的孩子考上大学,这并不是我想要强调的教育观念。因为你的目标应该是百米冲刺的冠军,本来这个孩子面临的是一座山又接着一座山,山外有山的一种爬坡的过程,而关于你现在想了解的问题,我无法确定是否是你所期待分享的东西,你心目中希望听到的是什么?在100米之内拿冠军,其实没什么用处。
孩子的素质教育,包括他的心灵、行为和态度等方面。这种素质教育要么是一种思维方式,要么是各种积累,远比成绩重要得多,也更长远。因为我这么说,在屏幕前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体验,我在其他节目中也提到过的。如果翻看我的其他节目,你就会知道,你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到。
你们最后希望孩子上大学,上名校,对不对?其实我本人没有上名校,我并不是个非常好的学生,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也不是那么容易。我在国内也就是三四流的学校毕业,但是我们家里姐姐也好,弟弟、弟媳妇也是,家里有三四个北大的,所以我也知道,北大的学生最后出来了以后到底混的怎么样。其实性价比没有那么高,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我在美国,往年的时候出租房子,很多房客都是北大、清华、南大、浙大的一大堆,包括同学在这边做研究的一些同学,都是名校毕业的。因为那时候我们那个时候,不是名校毕业也拿不到奖学金出来,包括同事。各种机缘,我接触到很多名校的学生,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想跟你说,如果你的孩子,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上一个名校在国内或在海外上一个藤校,就是常青藤的学校都没什么太多用处。常青藤学校一样,我们这边的华人社区也有几百上千人,学区也非常好。
华人家孩子出来的时候,上常青藤学校的基本上占了一半以上。我们家两个孩子也是,非常好的学校。最后的结果,我也没觉得这些孩子上了常青藤学校又怎么样,大不了出来了,奋斗了十二年而已。你如果只是为了学校,只是想要考上常青藤,有的人上了常青藤以后可能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父母给他画的饼是什么?只要考上这样的好学校,人生就会很快乐,会怎么样,会有所成就。但只是上了常青藤的学校,并不能保证在学校里就能得到像父母给他画的那样的饼,根本不存在,父母也没有上过常青藤。那些上过常青藤的学校,反而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上没有那么高。在我生活中,不论是朋友还是家里的亲戚,都是如此。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文凭越低,对子女文凭的要求却越高,也许他们是文凭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经验和资格来评判文凭的重要性。他们可能是缺乏文凭的受害者,但这并不代表文凭就是充分条件。我认为大学教育很重要,但一定要上名校并非必然。因为上名校的人本来就很少,所以你的孩子努力了之后,最后能够上名校的概率本身就是较小的。你牺牲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把孩子的许多青春用于学习,又忽视了很多的素质教育,只是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而已。
学习能力对职业的各方面也有用处,但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交流能力,对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大学也不教,你天天教他学习,给他辅导,这些东西都没啥用处。忽视了孩子的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那就很遗憾,因为这是一个关键的塑造期,你只给他完成了一个,他将来也许有那种学习考试能力,但真的并不是那么需要的能力。所以,我在这里就给大家不断地分享这个。
像美国的常青藤学校,他的很多同学,我们的朋友也好,邻居也有很多孩子上了常青藤,哈佛也好,耶鲁大学也好,都很多,但是最终,也就顶多只是出来了在一个大公司工作,如此而已。有多少人有出息或者健康呢?与人打交道时总是存在问题,而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三观都多多少少有问题,有的人甚至导致忧郁症。我不是说每个人都是这样,我是说有些人就是因为家长要求过高才会这样,别的地方没有,比如在青春期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就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三观,学习的时候应该主动驱使自己去做一件事情,包括如何与人相处。
很多人最后连谈恋爱的都少,谈恋爱有问题,结婚的就更少。我女儿这次结婚的时候,其实我们有很多朋友,比她年龄大,或者是怎么讲,结婚的都少,我不是说结婚是成功的标志,我只是说结婚这个事实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怎么处理一种关系,无论是配偶的,家庭的关系等等,这反映了一种能力和成熟度。
我个人觉得在这方面缺失了很多。可能是因为华人家的孩子年轻的时候过于注重学习,而不注意感情的培养。与人打交道,处理关系,这个方面他都要面对,对不对?他一旦成年,成了社会的一员,对吧?在公司里工作,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如果他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关系,他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特别重要关注提高智力,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只要知晓如何获取知识就可以。
特别是有了像 GPT 这样的工具,知识的重要性更不明显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出问题。我在这里反复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说白了,与其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如提高孩子的自驱力,即学习的最重要能力是自学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只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具体的方法没有,最好是培养他自学的能力,就是自驱力。一个具有很强自学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很强自驱力的人,即内在驱动力非常强。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在其中感到兴趣并获得快乐。调动他的情绪和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多了,他就愿意花时间,他也不觉得苦。进入之后,他自然会很愿意花时间。
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会更主动学习。最后能力提高了,他自然能考得好,考得好了,比别人好的时候,他自然会更加有兴趣。是这样一个过程,不要逼着他讲什么中国古代的时候悬梁刺股。悬梁刺股一定是他自己愿意悬梁刺股。而不是家长天天说悬梁刺股,或者有的家长甚至还陪着孩子,孩子已经很累了,玩得已经很累,或者学习已经很累了,你还在家里面陪着他。哎,你,你,你别打瞌睡,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他怎么会快乐?他怎么会对学习有快乐感?他本身就很疲倦,想睡觉,或者他饿了困了,你天天嚷嚷他不想干的事,而你一定要他甘,他怎么能学习呢?本来孩子可能真的有学习能力,却因为打疲劳战,最终他反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即使将来考上一个好学校,他以后再也不愿意看书了。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那些顶尖学校,很多人都不愿意读书,包括一些我的成年朋友,他们虽然是名校毕业,但很多我去他们家里,却发现很多人都不愿意看书。因为他们觉得读书够了,当年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环境里被迫读一些无趣的东西,现在也不再感兴趣,只是觉得读书是一种需要。他天分很高,也很努力,却读了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书,他只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实现了这个目标以后,发现那个目标其实也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满足。
当然,他比普通人要优秀很多,但是他的性价比并不那么高。跟他相比,他的付出所应该得到的回报,却并没有那么多。所以不要扼杀孩子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这一点很重要。就是有的人讲,哎,那个,今天我要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一天要规定学四个小时,怎么样的学这个,都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要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以结果为导向,只要能学习好,不要四个小时,只要40分钟能干完,剩下的时间都可以去玩。
一定要奖赏他,这样的话,孩子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效果,对吧?就像一个能够自己管理的人,对不对?你要以结果为导向,这样的话,孩子自己会自驱动好好学习,管理时间,找出各种方法,最快地理解。当理解完了,他可以独立完成。所以你只需要去检查他的成绩就可以了。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事必躬亲,什么都管,你,你为什么不看书?突然之间,你又在开小差。他可以开小差,结果为导向,他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作业,你检查后再问问题,他对了,40分钟就可以了。他下一次的时候就能再干30分钟,因为每个人生活只有24小时。
一个人之所以比别人厉害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这个事情就像管理一样的,以前的FedEx就是这样,以前一个运输中心,晚上每次的时候出很多问题,雇了人以后还出问题,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都是不行,最后新来一个管理层,提出很简单的方法,你们只要按时把这个事情弄完。出错率低于这个标准,不需要工作四个小时,什么时候完成就可以回家,只要按时完成工作,没有问题,那就可以。最后,那个中心自从新的主管来了之后,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大家也很高兴,很快地就能离开,大家都皆大欢喜,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