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悟道,渡人渡己这个栏目,我是主播金冰,今天我打算开一系列的节目谈一谈——移民美国。
闲聊到美国来移民的利与弊。当然了,有些人可能说,我也不想移民美国,或是说,我想移,但我没有这个条件。可能有些人不一定感兴趣,但是我在这里聊的你不一定感兴趣,也许你将来的子女感兴趣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然,你可以说你不感兴趣,你肯定永远不会移民到美国来。但是你要是知道中美之间的一些差异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经济条件不一样,社会条件不一样,价值标准不一样。可能每个移民他都不一样,所以我也不好去判断。因为网上很多人问我,他该不该移民呀,因为每个人条件都不一样,价值标准都不一样。包括美国,它不只是一个国家,它每个州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很多情况不一样,我很难提供一个唯一的答案,这样的话对大家也不负责任。但是我又想来分享,所以呢,我就是按照我本人在美国纽约待的这30年经验来分析一下,像切饼一样,比如教育方面,或者从职业发展,医疗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分享一下我对 “移民” 的看法。
当然我的看法还是有偏颇,因为我本人只是在纽约待过,纽约的法律可能跟德克萨斯州的法律又不一样。所以我只能谈一些非常有限的经验能跟大家分享,以后希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决定取舍,我只是把我知道的这些信息给大家分享。因为移民涉及到方方面面,即使谈到某一方面,其实里面也有很多内容。但是呢,就是毕竟是时间的限制呢,也没有,没办法都说好,只能泛泛的说一下而已。
今天是2022年5月25号。我本来想把这节目等到下个月再说的,但是明天我们全家要去那个中美洲的哥伦比亚旅行那么几天时间。哥伦比亚是一个贩卖毒品的大国,曾经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我们全家过去,时间也很短,也就那么四五天时间,因为现在孩子大了,他们要工作或者是上学,所以凑在一起也不容易,时间有点仓促,但是也想去,一直想去那个国家,嗯,特别去那个麦德林(Medellin,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去看一看。
有些网友还私下问过我,你怎么去那么危险的国家?全家都去啊?你不怕出事嘛?那当然了,是有可能出事,就像买股票一样的,其实买任何一个股票,它也都有风险。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最终都得去世,80岁也好,90岁也好,或者有的人二十岁就去世,而“死”是人生中最确定的一件事情。人生中无非就两个事情最确定,一个是死亡,一个是变化。所以人也在变化之中,我本人也在变化之中,方方面面都在变化,但死亡是确定的。那么我对待我人生的一个态度,就是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对生活的长度,也就是所谓的长寿要求没有那么高,因为迟早一天会死,特别是人活到后面的时候,生活质量会越来越低啊,比方80岁、90岁。
当然,像芒格,像巴菲特那样的人毕竟少,大多数人到老的时候都会得痴呆症,躺在床上,度日如年如行尸走肉,生不如死。我其实是不愿意处于那种阶段,我更注重的是我活着一天就应该有个好的活着的生活质量。我有这一小时,那我就想应该怎么样子让我的这一小时的生活质量更高。所以我更注重生活的密度和质量吧,而对生活的长度要求不高,因为它本身长度就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风险也好,收益也好,每个人都要有把握。
我不是说你就不要尊重生命,你就去做那些高风险的动作。毕竟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咱们中国人,也有家庭啊,你死了没关系,那活着的人不受罪吗?人们经常这么经常想,但是人活着呢,算盘都得每个人自己打,但我在我孩子小的时候,一般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因为万一我要出了事情的话,他们无论是失去了父亲也好,还是伤残了,我没有办法给家庭提供经济来源的时候,对孩子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你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你还应该给他提供一个最好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责任。你毕竟不像年轻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吃饱,即使你没有结婚,那还上面还有父亲、母亲呢?
我在我中年的时候没有采取激烈的动作,我年轻的时候其实常常采取一些比较疯狂的行为,旅行也好,冒险也好,但到中年的时候,我一般不大那样,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对孩子要负责任,特别还有我母亲,三四十岁每次体检的时候,我就生怕自己得一个什么绝症,母亲还没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苦实在是太痛苦。所以我觉得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就特别怕自己有个闪失,所以也不敢做那些太冒风险的动作,比如滑雪,我一般的情况都不去滑雪,只是带着孩子,他们喜欢滑雪,我只是在滑雪场来陪着他们而已,都不敢伤到自己,也就这个原因。但是两年前母亲去世了以后,虽然很悲痛,但是我反而释然了很多,虽然我父亲还在,但是父亲儿女情没有那么重,我相信我去世的话,他不会那个样子。母亲,那是不一样的,所以母亲跟父亲对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毕竟我是一个独立的一个生命,我要为我自己的生命负责。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其次才能说给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的父母尽责,所以那么你的生命的责任是什么?这是我个人哲学。我觉得我个人的哲学是: 你对生命保持最大的尊重态度,就是好好的享受它,注重当下的质量。不要一年365天,每天过的是一一样的,那所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个人认为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所以我以前对那些富人,他们有些人就是做太空旅行,现在美国那个特斯拉不是在设计这个东西嘛,将来可能几十万块钱,你就可以到外太空去,就坐着那种飞行器,就可以上外太空去一下再下来。
20年前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哎呀,做这种事情那不太危险了。这些有钱人怎么这么糊涂嘛,有钱人都发了疯了? 其实你仔细想一想,其实这些有钱人,我讲的是大多数那些白手起家的有钱人,他们其实都是聪明人,往往这种聪明人想东西的时候都是看透了,他们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生命是拿来享受的,生命是来注重质量而不是注重长度的,因为迟早有一天你会死。
其实基本上世界上99%的人都跑不过100岁,所以你既然知道自己的长度是有限的,那何必在那个长度上面再有奢求呢?就没必要奢求了。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生活质量上的差别,那可是千差万异了。可能你们之间的差别不是生命长度中的10%、20%,而是质量上差的千倍万倍。那种情况下并不是讲你钱有多少,最主要的是你的心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可以是个穷人,但你可以是个很快乐的人。每秒钟你都不觉得孤独,不觉得无聊,这个东西我认为可能更重要。
应该是谈移民,没想到闲扯扯了这么多。所以你说我去哥伦比亚这些地方会不会有风险?它一定会有风险,也许在某一个街上面有可能会被捅,当然它是最危险的情况。听说哥伦比亚现在的安全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我们全家打算去的原因。但是小概率事件也会发生,对不对?万一飞机失事呢?嘿嘿,或者是你下了机场坐了出租车被人家抢了呢?这都有可能,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些恐惧害怕,就裹足不前,待在家里面,最后度过自己的余生。那你可能得到了长度,却失去了质量,失去了你的密度,那你的人生,我觉得这是最大的缺憾,就像你担心你的钱会丢掉,把钱放到银行里面一样。长期而言,你和钱都长期贬值,那是人生中最大的失败,这当然是我个人的人生哲学。
现在回到这次的主题——教育。讲讲移民到美国来,美国的这个教育,很多人移民是因为孩子,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那么在讲这个美国教育的特点之前呢,我稍微说一下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别,中国的教育就是所谓的“高考制”,其实就是“科举教育”,就是希望从小孩子稍微懂事一点,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让他们学这个,学那个,培养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当然有些中国人好了很多,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父母亲上过大学的,或者爷爷奶奶上过大学的,他们反而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比方说你的交流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或者你的心理素质、好的习惯或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方面提高了很多,而不是只是为了学这个、记那个,为了高考,以高考为目的。
以高考为目的,我本人也是其受害者,我只是我们那时候高考的部分受害者,因为我年龄够大,因为我到四年级的时候,三四年级的时候,国家才说要有高考,在这之前都没有所谓的高考。所以呢,我小学的时候还有那么几年的快活的时光。但自从高考成立以后,夺去了中国人那么多的宝贵的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的快乐时光。其实人生中最宝贵的可能就是你的童年,你的少年,你的青年。
这时候我们却为了一个所谓的高考,那么沉重的一个目标和负担,其实它的好处到底有多少,我真的没看出来。其实我专门谈到过中国正规教育的看法,因为前面说了,我们家里面,去北大的,姐夫也好、弟媳妇也好、姐姐也好,也有那么三、四个。所以我知道那个好处。上名校的好处,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不值得你花人生中十几年最宝贵的,从幼儿园到20来岁, 人生最宝贵的75%的时间,甚至80%的时间,耗在那个事情上面,我个人认为是不值得的。
很多人不明白高考,高考是为了什么呢?你是为了一份好的工作?花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这十多年时间准备你将来大学毕业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好工作?你的职业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年,难道上了大学你就一定能够得到好工作?或者没有上好的大学就一定没有好的工作?那个利益是一个问号。第一,你还不一定能上到那个大学。
第二,你上了那个好的大学,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好工作。即使你大概率事件可以得到好工作,但是你没有上大学呢,也不一定就得不到好工作。但你花的那个十几年的成本是正儿巴经的。你得从小学开始,甚至有的人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你高中,都是在全神贯注的,放弃了人生中那么多的东西去考试,去学一个你自己并不想学的一些东西,记自己并不想记的东西,那个成本是实实在在花下去的,那个是确切的成本。而你那个收益却是个大问号,即使你能进去,但你进去了以后得到的收益又怎么样又有这个问号。
你如果是想去那些大学,为了能够有更好渠道认识更多的人,有不同的、更多的体验,那是另一回事情,你如果只是为了得到那份工作,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咱们中国人都从来不问,就是从来不问这个东西,就自然而然的看到左右邻居,同事、朋友家里,都是让孩子上幼儿园,以后补习,上课还不过瘾,还得上补习,花了很多钱买了个“老破小”就为了上一个“好学校”,就往那个好学区里面挤,住的那种房子又贵又不好,环境还差,孩子还受罪,花了十几年时间,最后孩子还不一定能考上,因为名校,毕竟是大概率考不上的,考上了又怎么样?所以这个成本是很划不来的。
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想,因为他周围的人都是这样,他就像个业力一样的,是被驱使,脑筋都不想。咱们中国人啊,很多人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是看表面现象,从众心理特别重。人家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只看表面和形式。考大学,大学的那种光鲜,哇,名牌大学。这样的话,我就不知道很多人你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吗?表面上看上去是希望自己孩子幸福。
上个名校,他上个名校难道就一定能够有好的工资吗?高的工资一定是表示着高的幸福吗?不一定的,真的不一定。我们是过来人,我很清楚这一点,往往那种喜欢上名校,不惜余力去让孩子上名校的人,其实很多都是中产阶级,或者是家里面父母亲往往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教育,所以有那种幻觉。我不是说这些东西没有利益,是有利益,但是跟你的成本比起来,可能那个利益也没有那么大,你这个账不一定能划得来。
往往是中产阶级或者是想往上走的人,他们就是倾尽家里面所有的资源,其实把孩子其实也害了。最后孩子也不爱学习,一旦上了大学以后就不爱学习,因为被逼着读书,对读书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因为天天读一些他不爱学的东西,等他明白的时候,他已经不爱学习了,就是这样子的。那些有钱人,因为以前都是穷人,大家都不懂,大家都是靠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是后来一辈现代人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从穷国变成富国,其中有部分有钱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其实教育不一定说一定靠这个东西挣钱,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是不同的态度。他们不仅仅是让小孩子就要高考,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唯一的一条途径啊。毕竟不像当年的科举制度,那时候皇家是唯一的一个雇主。你只能走仕官的道路,只能走科举,要不然你就在农村乡下,那时候中国的商业也不是很发达。那么这一段过来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原来可以不读书,很多有钱人就没读过书,或者读的学校就不怎么样,反而那些名牌学校的人A学生给下等学历的C学生打工。
中国人老是说什么阶级固化,阶级固化一个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的金钱,或者是你的财力,或者是你的条件怎么样,或者是你的教育,更多的是你思维的固化,很多中产阶级就认为教育好像是唯一一条路。教育是一条主要的路,但不是唯一条路,这条路我可以这么说,是不是主要的一条路都不好说,“名牌大学”跟“教育”不能划等号。
我讲的就这个意思,教育的范围更广,你习惯的养成,你品行的养成等等,这些东西远远要比你上那个名牌学校好得多。我见过太多了,无论是美国的,中国的,像那些常青藤学校,高分低能的人多了去了,最后在社会上平平庸庸。而且美国也是一样的,自杀率很高,很多华裔自杀率是相当相当高,就是因为高分低能,就像他学习,没有告诉他为什么要学习,最后他一旦考上了大学以后,反而人生失去了目标,最后觉得无聊,得忧郁症,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本文内容对应视频发布于2022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