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来谈一个和投资不是很相关的话题–怎样有效的积累知识和有效的运用积累的知识。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简单的认为知识就是花时间学习就可以。其实学习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会发现用相同的时间来学习,不同的人获得的知识的质量和知识的价值完全不一样。
有效的积累知识在投资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投资本身也是对知识的积累和高效正确运用的一个过程。当然,勤奋是肯定的,因为勤奋是知识积累的一个必要条件。当通过勤奋学习获取到知识后,我们怎样把获得到的知识正确的组织和处理这非常重要。其实知识的组织、处理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而这往往被大家所忽视。这也是很多人学习的短板,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短板。
我在美国观察到中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每门成绩都不错,但是在工作中却很平庸,这些学生大多都毕业于名校,但是在工作中或社会也没能够成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最终碌碌无为。这个现象无论是从中国来到美国的学生还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普遍都在。
我们经常说到的知识,一般都理解为是积累知识。但我觉得应该是积“垒”知识。因为我们平时学到的都是知识碎片,但是学习到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大脑的消化、理解并把它组织好,它就好像一个堆满杂物的仓库,看上去很满,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实际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没有被组织好的知识都是没有用的,当你用到它的时候根本无法找到,跟其它知识也没有逻辑顺序和关联,大脑就像杂乱的仓库一样,根本无法运用,结果它就变成了死的知识碎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到了新的知识后用点时间把它分类组织起来,就像仓库管理员一样,分门别类把它放起来。只有把它组织起来,这个知识才变得有用,你才能跟别的知识形成点与点的链接,当这些知识形成点与点的链接,就可以运用去解决一些问题。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首先第一步一定要把基础的术语和概念搞清晰,只有基础术语和概念清晰了,就不会对学到的知识理解上产生错误。第二步就是学习某个知识点,学完理解以后就要抽象的想象到生活或者工作中某种熟悉的场景进行预演,运用这个知识点或者知识概念。然后把它分门别类的放到你的知识框架里,只有这样知识框架就会一直在搭建中。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知识框架也会一直在调整。有了知识框架的知识才不是碎片化的,孤立的,才能够灵活的运用。比如我们小时候都有过造句的体会,造句用过的词就会很难忘记。因为大脑对学到的知识点有过连接的过程,就不会容易忘记,这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某个词就很难记住,哪怕记住了过段时间也会忘记。因为我们的大脑记忆力并不好,大脑的功能主要的是连接而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要充分利用大脑的优势,扬长避短。你一旦有了这个知识框架,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逻辑思路。比如在面试的时候,HR向你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假设出一个问题,你如果有了知识框架,就会对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会有逻辑思路,并且可以运用你的逻辑去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知识框架,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任何活性,也无法掌握。当遇到问题时就没有逻辑的支撑,大脑就好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这时候知识越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更糟糕。所以你知道的知识一定要确定你是知道的,并理解。哪怕它少一些。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对知识的组织能力很差,学校和老师也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灌输一些死的知识,很多学生对知识不能够组织和理解。导致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不能有效的运用。这跟我们的文化也有关系。
比如教科书都是分成一个章节一个章节,这是没有的办法。因为人只能通过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进行学习,但它描述的领域却是多面的。例如营销,第一个章节是顾客群,第二个章节是关于媒体的选择,第三个章节是营销的方式。你看到的是独立的每个章节。实际上营销是一个体,它只具有多面性。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想到的是跟每个面都连接。你在学一门课的时候就应该把多个面的联系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各个面应该成为这体的各个面。这就像魔方一样,魔方有各个体,大体里也有小体,每个体又具有多面性,你应该这样去理解知识框架。这样你就会有一个结构感,一旦知识有了结构感,就不容易忘记,而且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遇到一个问题,你可以给出几种解决方案。
咱们中国人在这方面去确实不行,对知识的组织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只能是好学生,但是不是好员工。 我有个朋友在国内读了四五年的会计,我问他:你这四五年的会计学到了些什么?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样回答我。因为他从来没有仔细认真想过,他的知识应该怎样的连接,每门课有什么用处,总的主线是什么。如果你要问他细节上的知识他可能知道,比如说某些会计特殊项目怎么处理,他可能知道,但这些其实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这只是个细节上的一个思维。我们应该是上完每门课以后就要思考一下,这个章节跟这门课其它的章节有什么关系。每门课学完以后也要想一想这门课跟我以前学的课有什么关系。如果只知道一些细节,哪怕考试成绩很好,考完试以后也会很快的忘记。最后花了青春,花了时间,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这涉及到系统思维和细节思维,这两方面都应该具备。比如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相对都有系统性思维,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各种知识,形成了知识的框架和结构,不管是在营销、生产或者金融等方面,都能够看到企业的各个面。因为他的大脑都有过消化这些知识或经验的经历,知识、经验被系统化了,所以他看到的东西比较全面。并且他在做决策的时候,他马上就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哪些事是对或者错,哪些事情需要马上要去做。其实做对事情是第一性的,然后才是具体把事情做好。还有就是细节上面怎样处理,这个就是细节思维。工程师就有细节思维,你如果给他一个很具体的一个问题,他可以解决,大多很难从系统整体去看待问题,缺乏点与面的关系概念。所以一个年轻人应该有意识无意识的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系统性思维,多维度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具体到每个点要有细节思维。当有系统思维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了一个观念,它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在做细节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些反馈。如果多个细节都反映了你这个系统思维的主线可能有点问题,就可以通过细节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得到的反馈进行调整。同时系统性思维也可以指导细节思维。一旦有了系统思维,遇到问题你会给出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而且知道每个方案利弊或好坏。同时也不会教条的依赖某个技术或者过往的成功案例而形成路径依赖,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容易犯两个错误,你会发现很多人当他听到经验和分析总结出来结论时,觉得都是大道理,觉得很难与实际结合就不去认真的思考和理解内在的逻辑,而对待细节又没有耐心。如果大的道理不懂在学习细节的时候也不会有耐心,也没有学习细节的动力,结果就是细节方面也学不好。而最佳的状态就是当听到大的道理的时候要认真的去听,去充分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具体到了细节的时候能够认真的学习,并把大的道理和细节形成连结,吸收成为自己“养分”。
千万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选对的事情做很重要。其次才是把事情把事情做对。选对事情,就是有系统思维的方法。把事情做对,就是有细节思维的方法。把它放在系统思维上不断地经常调整,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虽然你花的时间跟别人一样,但是因为你的方法更高效。不仅仅是投资领域,在任何领域你都会比别人走的更远。